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老矿的年轻“找煤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记“淮北矿区十佳毕业生”袁庄矿地测科副科长张超

  

  他是2009年“淮北矿区十佳毕业生”,2010年“淮北矿区优秀青年”——一串串光环背后映射出他对一个资源枯竭、已步入知天命老矿找煤工作所付出的艰辛及肯定。他,就是安徽淮北矿业袁庄矿地测科副科长张超。

  2006年,安徽理工大学资环系毕业的张超,只身来到袁庄矿当了一名地测科地质技术员。在当技术员的3年里,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将袁庄矿的矿井地质结构了然于胸,从“课本先生”变身“实践大拿”,成为该矿名副其实的“地测专家”。

  “作为‘80后’,能用所学知识为一个开采50多年的老矿多找些煤,延长矿井寿命,为国家建设做点贡献,对我来说是今生最值得荣耀的事情!”张超发自肺腑地说。2007年,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张超就幸运地参与了该矿4煤层和6煤层的“补充勘探工程”,经过艰难的勘探工作,初步探明煤炭资源可采储量500多万吨,使矿井寿命一下延长了6年多。这次磨练,为张超今后“夹缝找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煤矿找煤,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关键是你‘如何’去找。”张超这样说。2009年,张超通过对该矿井下地质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现场探查,发现在现使用的矿井地质报告中煤层对比失误问题,通过对矿现开采采区的煤层进行重新比对,重新圈定各煤层的可采范围,其中,发现4煤层“下分层”大面积有150万吨可采,推翻了该矿建矿以来对4煤传统的认识,消灭了地质条件不清带来的重大隐患。此后,他又对原有地质资料进一步分析和现场探查,先后为矿井增加煤炭资源200多万吨。

  经过53年的开采,矿井老空巷道错综复杂,加之其他原因,生产用图上老空巷道遗缺较多,地测图纸精度、准确度不高,给安全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因素。鉴于此,张超用了4年的业余时间,系统整理了该矿建井53年来所有现存的地测资料,新建并完善了地测资料数据库,独自绘制完成了全矿高精度的1:1000的电子版地质资料汇总图,将各种日常地测用图绘制在一份电子图上,改变了以往查阅地测资料散乱、费时、不系统,想到哪查到哪的弊端,被同事形象的称为“GPS定位系统”。

  村庄压煤一直是影响该矿正常生产布局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好村庄压煤边界的合理留设问题,通过查资料、看现场,张超独立完成的《袁庄矿地表研移观测及塌陷范围预计》课程研修方案,为让压煤多年难以解决的牛眠村“满意乔迁”提供了准确依据。该方案重新圈定各煤层上的村庄压煤边界,可多开采煤炭资源100多万吨。

  谈及自己的工作成绩,这位现年28岁的“80后”是那么轻描淡写:“工作是大家干的,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今后需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陈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