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长清 蔚光维
从1998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新疆自治区的东疆、北疆、南疆进行新闻采访,特别是对那里的白酒生产比较熟悉。尤其是周文贵董事长掌舵的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限公司,是一个“叫人进了这个厂,就不愿离开这个厂,难以忘却这个厂”,原因是这一家能生产清香、浓香、酱香、兼香四种香型优质好酒的工厂,在全国也少见,一进这个厂那清香、酱香、浓香、兼香四香混合扑鼻而来,香哉!爽哉!美哉!全国少见哉!这,怎能令人难忘呀!
一、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流淌着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的血脉
1、美丽神奇的古文化传说,奇台有水天宫来
传说公元前1000--950年间(距今有三千多年了),周穆王驾八骏辇车西巡,与西王母依依惜别,西王母赠瑶池圣水于周穆王。在返回东土的途中,来到奇台,见路旁水草茂盛,便命士兵停车牧马,不小心马惊人翻,碰破了西王母所赠的圣水葫芦。顿时葫芦里的瑶池圣水,借天地之灵气,承日月之精华,化作一股纯净、透明、清澈的清泉汩汩流淌。人们称为“琼泉”。当时正值一位山西的酿酒师傅张氏来奇台古城北斗宫开酿酒作坊,祈求上苍指点打井取水。周穆王体恤民情,遂用手一指,飘然而去。张氏顺穆王所指地点打井,果然水源旺盛,水质纯净,更为神奇的是井水居然略带酒香。张氏用此水酿酒,以晋代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纵情饮酒掌故,取“林”与“伶”的谐音,将“琼泉”定为“杏林泉”,有诗云:“李白问酒谁家好,刘伶回首此处高”。水乃酒之血液,奇台人用“琼泉”井水酿酒,获得甘洌香浓、醇甜丰满、爽口沁心、回味悠长的古城美酒。奇台酿酒业自此兴盛起来!想当初,正值一位山西的酿酒师傅张氏,来奇台古城北斗宫开酿酒作坊,(即今日之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公司所在地)自此奇台古城酒家四起,规模渐大,均以“泉”命名。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作坊都起名为“泉”的原因,所谓“新疆酒源在古城,古城酒源出杏林”。从此,杏林泉便成为新疆酒的故乡,古城便成为新疆酒城。
真是“酒以水得道,水借酒成仙”,这奇台之水,本是西王母(天宫西王母)赐予的水,真是奇台有水天宫来(即瑶池圣水)!奇台水好、粮好(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县)、人好、景好、酒好,难怪有一位海外游子在新疆观光时,留有《瑶池》诗一首:“西天瑶池云出岫,绕撩王母彩云头。一池碧水似玉液,可消千山游子愁”正是盛赞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奇台“古城”牌美酒(有杏林泉酿美酒得名)闻名天下。奇台的“泉”多,如永合泉、永兴泉、金盛泉、玉和泉、天德泉、大醴泉、庆和泉、万永泉、杏林泉等14家酿酒作坊,加入奇台县同业公会成为奇台县工商会所属二十四行之一。后来古城奇台的20多家酒坊合议,尊称规模最大的山西张氏“杏林泉”为首坊, 以表达对周穆王的“指地打井”的感天、感地的感激之恩 。“杏林泉”酒坊,乃今日之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公司的前身(山西人经营),奇台的酒好,有夏冠州诗云:“西域产异珍,古城酒有名,太白由此过,一醉天山倾。”这足以从奇台酒文化中见新疆酒文化(亦西域酒文化)的历史悠久!新疆酒文化(即西域酒文化)中流淌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博大精深的酒文化的血脉!于是乎人称“古城老窖”为“新疆第一窖”!
2、回味北道丝绸之路上的奇台美酒,品味古城酒文化博物馆
从古代起,一条连接中原和西方的大道——“丝绸之路”,汉代丝绸之路,东自汉都长安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由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北道从敦煌出玉门关连车前王庭(即车师后城长国),沿天山南麓西行,途经“旱码头”古城奇台,西愈葱岭达大宛,康居到奄蔡(今咸海至海一带)北道丝绸之路上商业贸易繁忙,有了“千峰骆驼走奇台,百辆大车进古城”的壮观景象!来往客商喝古城美酒,无不快意非常啊……
2002年6月,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限公司在筹建贮酒库时,发掘到一处古烧酒窖池(这是在本厂土建时发现地下明代酿酒窖池),无不令古城酒业全体干部职工欢欣鼓舞。当时发现时其结构、布局相当科学,窖池以青砖为池,木板为隔,缝隙间或有糟糠之物,据发掘出土瓦罐、瓷碗碎片推断为明末清初的实物,也是新疆目前从地层下挖掘出的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地下窖池。同时公司原来使用的木酒柜上还有“宣统二年新正月立(1910年)及民国37年(1944年)”字样也为古窖池是清朝末年作了有力证实。经过完善和保护后,保留窖池建筑风格及质地并有所创新。酒窖池的古老带给人们神秘印象的同时,已成为宾客一睹古井、古窖历史风采的心愿。它将向世人展现古城白酒的酿造深远、渊源。2007年6月古窖池遗址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老窖”、“新疆第一窖”更是双双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酒”和“中国文化名酒”的至高殿堂。2009年9月,“古城窖酒酿造技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似乎又在向人们诉说着那峥嵘岁月的风华年代的古法酿酒的兴盛。
在周文贵董事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公司员工的苦心经营,古城酒史博物馆已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博物馆分上下两层,有丰富的文物,有专职讲解员。还有接待中心的各种酒供人参观、品尝、购买。梅兰竹菊四君子酒更是高档酒,是国家奥体中心的指定用酒。尤其是该公司的“储酒银行”约有3900多坛,有不少的各界人士购酒在那里储存,有许多消费者购酒后在那里储存,就连中国酿酒协会理事长王延才也在那里有不少的储酒,因为白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是有很大的增值利益的。这个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产物,由天地共酿的人间琼浆,被称为是千百年传承创新的中华“国粹”,有人称作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我看是很有道理的。白酒与其他商品大不一样,它天生讲背景、历史、血统、等级、政治,白酒是“精神属性”大于物质属性的民族传统产业,它更多地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产业“,由此看来,统治白酒品牌战略和市场营销的,必将是一场不断演绎历史和创造个性的“文化秀”。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的“储酒银行”就是很有个性的,是很有前途的,也是值得全国白酒行业学习的。
3、史载“古城”酒600余年岁月,600余年古城美酒,中蒙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明代永乐初年,(公元1400年)持节大臣陈诚所著《西域番国志》中称:奇台一带“间食米面稀有蔬菜小酿酒醴”(《奇台县志》也有同样记载)。可见奇台古城酿酒业有史记载的文字依据,至少有600余年的历史。这是除山西杏花村汾酒有史记载可追溯到1500余年前汾酒第一次成名的南北朝时期外,恐怕历史名城古城“奇台”酒厂的酿酒时间之悠久,在我国白酒界也不多见。史载奇台异珍在民国时期出口蒙古国,声誉卓著,在那里还有一条“古城街”,奇台美酒成了中蒙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2005年,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组织的“全国浓香型白酒普查工作”中“新疆第一窖”在出厂价为100元以上的25个酒的感官评审中,总分为91.635,获“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优秀产品,新疆仅“新疆第一窖”一家获此殊荣。真是:“国酒‘古城’老窖,国酒‘新疆第一窖’,品味612年历史!品味新疆美异珍!”这不仅是新疆人民的自豪,更是全国人民的自豪,因为中国国酒体系在不断地完善,为中国白酒以整体形象出口国外,占领国际市场,为中华民族争光!
二、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限公司,在新疆敢为天下先,在改革开放之初,最早引进酱香型酒业生产工艺,创造了新疆酱香型酒业生产的历史,填补了新疆酱香型白酒的空白,创新了“新疆酱香第一坛”,并屡获大奖
1、新疆第一窖古城酱香酒生产历史:试制理由
以贵州茅台酒、四川郎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工艺遗产,而酱香型大曲在新疆尚属空白产品,为了满足新疆自治区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为填补自治区“酱香型白酒”这一空白。在新疆自治区有关领导及科委的支持下,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限公司在1983年就和贵州茅台酒厂联系,聘请茅台酒厂师傅来新疆奇台酒厂指导酱香型酒的生产,由德才兼备的郭刚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实施,经过探索和实践后,1985年,新疆奇台酒厂正式承担了在新疆试制生产酱香型白酒的科研任务。
2、新疆第一窖古城酱香酒生产历史:试制目标
聘请茅台酒厂的师傅,在技术上完全采用茅台酒的工艺,通过其“小麦高温制曲、两次投料、八次堆积发酵、七次回沙产酒”的独特工艺而酿制,并经长期贮存(三年以上)。由“酱香”、“窖底香”和“醇甜”三大组成部分有机地融合而成。经过3年来的中性试验,已产酱香型白酒50余吨,其中部分贮存期已满3年的样酒。
3、新疆第一窖古城酱香型酒的品评记录(生产历史)
1987年9月,在商业部白酒技术协会乌鲁木齐会议上,经过到会的国家级评委和专家们:有白希智(西安酒厂)国家级评委,徐占成(剑南春酒厂)国家级评委,于桥(大连金州酒厂)国家级评委,曾祖训(四川)高级特邀,程国熙(杜康酒厂)商业部,叶贤佐(四川宜宾酒厂)改评组成员,杨大全(古蔺郎酒厂)省级评委等国家级评委和专家们的初步品尝鉴定,一致认为酒质量达到了酱香型白酒的感官要求。(各评委和专家们的评语都有案在册,可查)
4、新疆第一窖古城酱香型酒的理化检测与酱酒企标对比
经各项检测都是合格的,并在“添加剂”一项上,注明:不得加入任何非发酵物质。(有记录在册可查)项目实施与验收是合格的,是合乎手续的,有案在册的,可查阅的。
(1)1993年,50度-52度酱香型煕酒,获优质白酒精品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酒厂(中国优质白酒精品推荐委员会)
(2)1990年4月,新疆奇台酒厂生产的“酱香型大曲酒”科研成果推广项目荣获全国首届科技贷款成果展览会金箭优秀奖特发此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工商银行 盖章)
(3)1996年1月,48度酱香型古城牌“古宫宴酒”丝绸之路酒文化交流及名酒精品推展会“新疆第一宴酒”称号。(1996丝绸之路酒文化交凉暨名酒精品推展会盖章)
(4)2007年8月,48度酱香型“古宫宴酒”,经西北地区第三届白酒、葡萄酒产品质量鉴评,被评为质量优秀产品。(新疆酿酒工业协会、陕西省酿酒工业协会、甘肃省酿酒工业协会、宁夏酿酒工业协会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