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川酒企需直面问题 续保行业龙头地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实习记者 伍良琴 成都报道

  今年白酒行业可谓赚足了眼球,14家白酒上市公司总收入808亿,同比增长近42%,净利润总和297.6亿元,同比增长88.65%。白酒行业依旧为今年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最高的行业,14家白酒类上市公司的整体毛利率达到73%。自11月19日,酒鬼酒被爆塑化剂超标以来,多家酒企身陷其中,塑化剂风波的热度几乎足以使白酒行业沸腾,企业与检测机构、送检人的各种纠葛,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企业似乎没有责任担当,这些不免有点让人情何以堪的感叹。

  川酒调整发展步伐

  近年来,白酒行业高歌猛进,每年制定远大的生产及销售目标几乎都能得以实现。经历塑化剂风波以后,川酒中的泸州老窖高层近日表示,未来几年将收缩品牌数量,明年乃至今后几年,公司对国窖1573也不做销量和销售收入增长的过多要求。郎酒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郎酒将放缓增速。同时他表示行业前五的白酒企业或多或少有些缺陷需要完善,在这一轮白酒行业的周期中调整不好的可能会出现发展缓慢的情况。

  四川是浓香酒的世界、酱香酒的故乡,是世界顶级白酒的发源地,是固态蒸馏白酒高端品牌的集聚区。白酒产业作为四川省的支柱产业,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57户,总产量309.39万千升,同比增长37.9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8.60亿元人民币,增长41.52%,占全国的39%;利润总额达到207.43亿元,占行业比36.38%。实现利税359.37亿元。目前,四川省有中国名酒6个,中国“驰名商标”30个,2012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了2012年(第九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五粮液以685.92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第九次蝉联该排行榜的中国白酒行业第一。

  当白酒行业面临诸多拷问,四川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构想首次得到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的回应(在2012年9月9日,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的机遇期,四川以及全国的白酒行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怎样才能保持川酒的龙头地位?怎样才能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提升中国白酒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2月18日,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成都市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副主任张廷元(江南大学发酵工程专业毕业),他对四川白酒发展面临的问题、解决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防范食品安全隐患

  对于塑化剂风波反应的食品安全问题,张廷元教授认为企业处理这种公关危机时,不是选择开诚布公、担当责任,承认错误,而是选择掩盖、否认,这样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媒体大量曝光负面消息,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信任危机,到时候亡羊补牢的大洞难以填补,为时已晚。

  张廷元教授说,这次塑化剂问题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是食品安全隐患被曝光。他建议企业加强对食品安全隐患的防范,建立食品安全隐患风险评估系统,组织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及行业协会的专家成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部,时时动态地研究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如添加剂超标、有毒有害物质与其他物质接触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他表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企业从上至下要有食品安全意识,“做企业,就是做良心”应该成为食品企业的底线。同时要诚信经营,每位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各项标准和GMP规范进行每一项操作,细到工人生产操作过程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标准和数据做支撑。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所有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同时可以联合学校,在校培养企业人才。

  对于不健全的国家标准,企业可以完善或建立更严格的标准制度和产品溯源制度,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要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这是企业走向高端化的方向之一。日本食品生产企业都将自己的食品信息输入官方指定的信息管理系统,每一种食品都有对应的条形码,在产品的前端,主要通过农协对农户卖出的农产品建立电子档案,将电子号码与农产品上的条形码相对应,为农产品确定了身份,确保了产品的可追溯。

  食品企业产品溯源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产品形象和档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可快速找到问题源,有力应对危机,减少损失。四川正在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打造千亿产业基地,建立名优白酒区域品牌,比肩法国波尔多红酒,其中的标准化制度以及产品溯源制度更需加快完善。张廷元教授建议国家相关法律要提高食品企业的市场进入门槛,加大严惩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健全消费者维权办法,违法成本高、维权成本低是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年份酒市场乱象丛生

  张廷元教授认为,四川白酒的产业导向是高端化、品牌化,这是产业发展趋势,然而在高端化、品牌化的道路上遗留下来了不少问题。盲目高端化不仅带来整个行业产品链价格的结构性上涨,而且导致白酒产品标签、标识使用混乱,误导消费,企业诚信度降低。特别是年份酒,市场混乱度较高。由于相关标准缺乏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年份酒在年份标注上大做文章,乱标年份,哄抬价格,误导消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抽样调查,销售额前100名的白酒企业中,近80%都推出了年份酒,年销售额近百亿元。年份酒年份越长,价格越高,年份较高的白酒(如80年),当之无愧的可以称为奢侈品,价格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

  年份酒在每次逢节必涨中充当涨价先锋,让消费者大掏腰包。而一二线白酒的普通系列,其价格也超出了一般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的预算。“买酒不喝,喝酒不买”的现象也折射出白酒行业的问题。张廷元教授指出年份酒标注的年份不一定就是窖藏时间,而且就算是窖藏时间也不是百分百的酒的窖藏时间,而是用窖藏一定时期的酒作为基酒,再加入其他的酒勾兑而成。

  目前,我国年份酒缺乏产品标注中有关窖藏时间的标准,而国外对年份酒有严格的限制,指自酒蒸馏之日起,在橡木桶中储存2年半以上的可以叫VO、VS,储存4年半以上的叫VSOP,储存6年半以上的叫XO。同时,国外也允许不同储存年份的酒相互混合,但混合之后只能按照最低酒龄来分级,而我国酒企的年份酒窖藏时间是按最高酒龄来计算,其中的投机和市场混乱现象不言而喻。张廷元表示白酒行业表示年份酒相关标注标准、鉴别机制、价格体系规范亟待出台,同时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不要盲从。

  无酒不成席,自古以来,白酒消费融入了历史文化因素以及情感沟通的作用,白酒消费市场似乎前途光明。然而,近年来,白酒价格一路上飚,中高端白酒似乎成了有钱人的专属品,随着国家限制三公消费、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以及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加大,白酒消费市场消费者的热情大减。张廷元教授指出,白酒的成分主要是水和乙醇,没什么营养价值,白酒企业可以结合地域优势,将果蔬融入白酒,加大对新的健康产品的开发,维护白酒消费市场,如安岳的酒企可以与柠檬基地合作,开发出新的酒产品。

  邛崃 为他人做嫁衣

  四川白酒企业、白酒品牌有: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沱牌、全兴、国窖1573、水井坊、舍得、五粮春、丰谷、江口醇、小角楼、金华福、蜀汉人等。四川白酒厂的白酒品牌主要分布在四川的四大酒城:绵竹、邛崃、宜宾、泸州。张廷元教授指出,泸州老窖和郎酒的品牌建设工作做得比较好,而作为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中国酒源,拥有酒类企业近300家的邛崃,品牌建设工作做得粗制滥造,除了文君品牌稍有名声外,酒企主要做着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

  邛崃是最古老最著名的原酒产地之一,生产窖池2万余个,原酒储量约20万吨,其自然条件,气候、水质、土壤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好的微生物酿出来的酒品质与众不同。全国各地的酒商都到邛崃来购买原酒,然后再根据需要勾兑成不同口味的成品酒。邛崃酒企大多从事散酒生产和销售。

  张廷元教授用微笑曲线来说明邛崃的酒企的处境。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即研发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邛崃的优质白酒因缺乏品牌建设和推广,将巨大的利润拱手让与他人。

  与品牌建设相关的品牌命名、商标制定、文化植入、包装设计、产品定位、风险控制等相关的工作,邛崃酒企相关人员缺乏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方面的工作需加大马力。

  对于白酒的市场营销,张廷元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网络营销、团购营销、关系营销、微博营销不能取代终端营销。而有一定质量保障和优惠的大型卖场可能是白酒的销售渠道方向。他表示,全国性的糖酒会、春交会的白酒营销会被区域性的糖酒会弱化,如泸州糖酒会等,因为区域性的糖酒会更显专业。”

  “四川白酒企业需直面食品安全问题、高端化进程中的问题、消费需求下滑的问题、品牌建设和推广薄弱的问题,对每一个问题,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找出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完善企业结构和产品质量,保持川酒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