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15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比例将达60%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1月29日,刚刚过完150岁生日的长安汽车,又迎来一个喜庆时刻———在距离长安汽车总部万里之遥的意大利都灵,长安欧洲设计中心成立10周年暨新基地落成典礼隆重举行。

  在150岁的长安汽车面前,10岁的长安欧洲设计中心还很稚嫩。然而,熟悉长安汽车的人都知道,正是新鲜血液的不断加入,世纪长安才能坚定再出发,在自主创新的路上不断铸造辉煌,构建中国汽车第一自主品牌。

  自主创新铁三角

  记者曾到访长安汽车自有轿车品牌目前在中国的唯一生产线,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空港工业园区的长安五工厂。这条2004年投产的生产线,经过8年的发展,已达40万辆的产能。不仅如此,长安五工厂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包括内外饰、钣金件、模具、物流等数家重庆本土或外来的零配件企业落户空港工业园。大量人员的涌入,一度导致连接渝北空港工业园与江北区最便捷的机场高速在早晚高峰拥堵不堪,使得政府不得不在3年前将高速路由双向四车道扩容为双向八车道。

  国内汽车企业哪家自主研发实力最强?2011年,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多部门牵头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比中,长安汽车以90.9的高分再次夺冠,毫无悬念地摘下国内汽车企业最强自主研发实力的桂冠。也是这一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汽车以168万辆的年度销量位列全球第13位,连续6年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汽车自主品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安对于汽车制造算得上是门外汉。回望长安的汽车路,上世纪80年代初,几乎零起点上,长安开始搞汽车。2006年至今,长安汽车已成功研发出14款整车及11款发动机。由微车起步,目前长安产品谱系已涵盖微车、轿车、商务车、SUV、中高端乘用车等。

  是什么让长安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中国汽车第一自主品牌?“长安的成功,在于走自主创新之路。”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回答,长安人早就认识到,仅仅依靠合资合作,没有自主核心技术,他们永远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做强做大自主品牌,才能真正发展好中国汽车工业,才可能立于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之林。

  是什么支撑长安在自主创新的路上一路狂奔?回顾长安自主创新路,不难发现,完善的研发体系、一流的人才队伍、雄厚的科研投入三个要素如稳固的铁三角,支撑着长安汽车创建为中国汽车第一自主品牌,支撑着长安汽车追逐世界汽车一流车企的梦想。

  面对未来,长安汽车已发布愿景2020,规划在未来10年内,立足自主创新、持续打造自主研发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与发动机产品,把长安汽车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汽车企业。

  “自主创新虽然非常难,风险高、见效慢,但这条路必须走。未来几年,长安汽车的自主创新发展会越来越快。”张宝林透露,预计到2015年,长安汽车产销将达到4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其中自主品牌汽车比例将提高到60%;到2020年,长安汽车产销争取达到6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比例占60%以上。

  长安自有品牌轿车在近几年愈来愈良好的发展,除了赶上中国私车高增长的春风,更是五工厂背后“五国九地”涉及发动机、底盘、内饰、外观造型等各个方面的自主研发团队的巨大成功。

  长安汽车的第一款自有品牌轿车下线于2006年。对于国产品牌轿车来说,这个时间其实并不算早,当时市场上已有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等多个国产品牌轿车。而长安集团却大胆宣称自己这款车为中国第一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这样的宣传并非忽悠。在当时的中国国产品牌轿车生产企业里,其研发环节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单纯模仿国外汽车的造型和内饰,购买国外制造的发动机与底盘进行组装;另一类则是将关键部件委托给国外第三方汽车研究所进行开发,完成设计后回国生产,属于有产权无知识。相较而言,长安汽车在自主研发上无疑是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最大、最早,且耕耘得最为勤奋的一个。

  长安汽车在上世纪90年代末即开始做自主研发的准备。当时长安汽车把既有微车项目委托给意大利的第三方设计公司进行开发,却不仅仅是单纯地全盘委托,而是派出一批人赴意大利,与设计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要求各个研发环节皆要有长安集团的研发人员共同参与,且整个流程必须透明公开。通过几年的锻炼,长安集团自身的研发人员逐步成熟,从最初仅能担当20%的辅助性开发工作,变为2004年的80%。

  每年销售收入5%

  投入研发

  在全球各地建立研发中心、招揽英才,这两个举措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在自主创新之路上,长安用数百亿元的研发投入,为自主创新铁三角提供最雄厚的支持。

  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介绍,在核心研发技术上,长安在“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120亿元,已建成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4个领域的国际先进实验室,拥有安全碰撞与振动噪声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在“十二五”期间,这个数字还将翻番,将继续投入30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

  “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这个数字还将不断上涨。”李伟透露,研发是整个汽车企业的核心,作为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的长安汽车来说,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长安汽车用于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目前的研发投入甚至占到每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而在业界,这个比例大多只有2-3%,一些国内车企甚至只有1%。

  有付出就有收获。目前,长安汽车已拥有造型与总布置、结构设计与性能开发、仿真分析、试验验证与评价、样车制作与工艺核心能力及项目管理能力;在汽车领域286项公认的核心技术中,已掌握发动机、底盘、电装、碰撞及被动安全等262项技术,具备了自主开发全球先进整车和发动机的能力。

  汽车产业号称制造业之首,也是制造业中相对高端与精密的一个产业。长安集团的高层明白,要最终实现自有化,只能靠勤奋与稳扎稳打。即便有钱直接在海外投资涉及中心和直接聘请外方设计师,自身无过硬的技术经验,也是鸡同鸭讲。因此,长安汽车选择了一条效率相对低、难度相对大的路。

  事实上,长安汽车在2006年第一款自有品牌轿车推出之后,也一直承载着设计时的经验不足,以及对供应商的管控经验不足,从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等坎坷经历。直至2008年,相关部门的团队依然为各种质量改进忙得不可开交。为此,长安汽车提拔了一大批年轻人,并通过与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马自达的合作与交流,模仿这些合资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逐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质量体系管理标准与产品质量管理标准。现存于长安汽车研究院内的相关标准就达上千份。

  据2011年相关数据统计,长安汽车自有品牌的销量达到100万辆以上,居全国第一,但除去微车,产量依旧不如奇瑞、比亚迪、吉利。其中起步相对晚,车型和产能不如其他几家是主要原因。长安近几年用长安福特、长安铃木等合资品牌带来的利润进行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也拉低了长安集团的整体利润。但奔奔、悦翔等车型的畅销,也让长安汽车在自有品牌方向开始尝到了甜头。另外,如前文所述,长安汽车已经可开发出与合资品牌媲美的发动机,而许多早年通过组装、委外开发等捷径发展的国产汽车企业,现如今自主开发才刚刚起步。长安汽车的关键部件的自主产权开发与创新能力上,在中国早已遥遥领先,稳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