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开创未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秀甲全球的发展速度,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及对国内汽车行业来说,却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长安不久前再度获得全国“质量标杆”称号后,徐留平代表在北京参加十八大期间,面对《人民日报》等的采访一抒胸襟:中国汽车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但核心技术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和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目前还只是汽车大国,不是汽车强国,其根本原因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掌握不够。”“因此,汽车企业一定要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回归到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的本质:自主开发,真正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他坦言:“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重要成员,自主创新不仅是长安发展的需要,更是作为民族企业的责任和使命。”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变革,正赋予以汽车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新的内涵。“我们只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不断掌握核心技术,培育世界品牌,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业,推动民族实业振兴与发展。”

  今年4月25日至5月2日举行的第12届北京国际车展上,长安汽车的展台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德国某知名汽车品牌高管团队。他们围着刚刚上市的“长安逸动”相互交谈不停,时而坐到里面感受一下空间、触摸一下内饰,时而打开引擎盖、后备箱,一会又不停地开关门,或看看旁边的技术参数与配置,还时不时地还翘起大拇指,足足仔细“检查”了半小时之多。张宝林总裁说,这种情形在历届车展中都是少有的。

  改革开放加市场经济,转眼之瞬拉近了中国同欧美发达国家的距离,更改变了许多国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心态,开始油然而生一种民族崛起的自豪感。短短二三十年,中国以雄冠世界的发展速度,中国产品以大规模走上国际市场,令历来外国人睢不起中国我们自己也瞧不起自己的现象成为了历史。然而与此同时,中国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自主创新能力差、劳动力红利不再和许多引人瞩目的社会问题,又成为了我们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及创新型国家,需要举国上下花费极大精力去解决的大课题。

  可以说,“创新”之于中国,不仅是企业的一场全局性改造,也是国家战略的一种突破性进步。近年来,长安汽车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了长安汽车面向未来十年的企业发展战略——“愿景2020”。然而恰在此时,中国产业经济、汽车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全局,正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出口受阻和内需不足等的制约下,呈现出增幅明显下滑的态势。

  以前由于市场增长,产能不足,同行企业大多都能分得一杯羹,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这种经营形势今后已难以被复制。2012年,就这样成了长期高速增长的中国宏观经济包括汽车产业初现拐点,企业发展面临更大困难、更多挑战的一个起点。

  面对现实,着眼长远,长安高层表示,中国自主品牌的树立和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投资,人才、经验与知识的积累,要有信心、耐心、精心、苦心。在目前乃至今后严峻的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形势下,长安将一如既往顽强奋进,在尽力稳增长稳市场的同时力行自主创新:充分利用布局全球的资源武装自己,力求把全球优秀的人力资源吸引到长安这个平台来。并把技术进行分类管理提升,将七大总成、四大工艺、一万多个零部件、几百项关键技术进行分类,以全球水平为参照一项项对标,寻找差距,制定自己的技术路线图。在一些缺项技术上加紧补缺,特别是在海外补缺。同时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全球范围的兼并重组,力求快速弥补关键技术缺口……力争到2020年实现汽车产销500万—6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车产销占比60%以上的长安发展目标。

  自从鸦片战争到今天,中华民族终于抓住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工业企业长安,从改革初期极其艰难条件下开始重创新业后,已在30余年探索、变革和转型发展中实现了昔日难以思议的巨变,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创造了昔日难以思议的巨大经济效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迅猛飙升,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内涵和外延扩大再生产成效卓著……长安创造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传奇尤其是他们进军汽车领域后在建树自主品牌方面的旗帜和引领作用,已成为我们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一种企业现象。相信走过150年风雨历程,创造了企业的同时也是民族工业辉煌的长安企业,定将持续书写发展实业报效国家和人民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