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低碳预见:提前赢得低碳市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现在环境受到的主要影响是什么,生态环境报警集中在哪方面,未来的低碳运营将会受到什么约束?弄清了这些问题就相当于把握了低碳运营的基本走向。低碳预见宜早不宜迟,预见得越早,能够掌控的未来就越久。

  ■ 邓正红

  

  有预见性走在前

  科学前瞻的低碳预见,让企业清晰地看到绿色经济发展的未来,是企业提前赢得低碳市场的基础。其具体作用有三:一是提前把握低碳商机,使企业走在低碳发展前沿,引领低碳需求;二是确定低碳发展方向,保证企业在未来几年或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能朝着正确的低碳发展目标而努力;三是描述清晰的低碳愿景,用美好的绿色未来激励全体员工投身环境保护,创新环境价值,共享绿色生活。

  正当很多硬实力型公司疲于应对环境监管、产品监测、公众指责的时候,那些早起、已经做好了准备的软实力型公司却在绿色领域无拘无束地大把赚钱。这主要是,这些绿色先进企业具有独特的环境预见力,这股绿色浪潮有的企业早在10年、20年甚至30年前就预见到了,先知先觉,先知先行,把该做的绿色工作都做到位了,现在自然是它们独领风骚、“绿”领市场、将“绿”变“金”的时候了。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丰田公司在计划设计21世纪的汽车时,就已经把环保作为一个重大的主题,经过长达10年之久的科研攻关,成功地推出了环保型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受到市场青睐。普锐斯在2004年荣获《汽车动向》杂志评选出的“年度汽车”称号。正当美国底特律的汽车企业濒临破产,数万工人下岗,并且对所有人提供“员工折扣价”的时候,日本的丰田却在提高售价,扩大生产,2006年的利润达到了创纪录的118亿美元。

  环保也要因地制宜

  绿色浪潮席卷全球,但全球各地因为受环境习俗、环境文化、环境资源以及对环保认知程度、环境破坏程度不一等条件限制,所采取的环保措施、执行的环保标准以及产生的环保影响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跨国公司推行全球化战略,用当地资源生产当地产品满足当地需求,其环境预见更要重视当地性原则。

  企业的环保行动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在甲地没有环保呼声并不意味在乙地就没有环保异议,在甲地推行的环保举措并不意味在乙地也能获得同样的环保效果。比如一家跨国公司开发了环保型的转基因食品,在美国市场上受到青睐,可进入欧洲市场就受到强烈抵制,因为欧洲人从来就非常讨厌转基因一类的食品。这家跨国公司主要没有按照当地性原则预见欧洲的绿色市场,所以在进军欧洲市场上受到重挫,企业因此付出巨大代价。

  水污染和水资源紧张是全球共同面临的生存危机,可口可乐这个超级品牌能在世界各地建厂扩张,主要依靠对各地水资源的廉价消耗,出于对水资源过度消耗的担心,印度政府就关掉了可口可乐在孟买的两个生产线加工厂,这是可口可乐事先没有预计到的,因为它并没有按照当地性原则考虑印度人的水危机意识要超出世界其他地区。

  企业低碳预见、低碳行动一定要入乡随俗,否则,企业就难以在当地扎根,甚至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把握了当地人对生态环境最担心的问题,企业在当地市场上就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1990年,美国亨氏公司旗下的星琪金枪鱼产品公开承诺,捕鱼时会采用避免造成海豚死亡的方式,并在星琪金枪鱼产品上打上“无碍海豚安全”标签,其销售额远远超出同类没有承诺没有标签的产品,星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亨氏此举就抓住了美国孩子天真无邪的环保心理,孩子们非常爱护海豚,生怕吃了金枪鱼却伤害到海豚。亨氏的承诺无疑解除了孩子们的环保之忧。

  低碳预见需弄清的问题

  运用当地性原则进行低碳预见,企业必须弄清楚以下20个问题:1、企业在当地要开展的业务与环境保护有何关联?2、当地的环境规则是什么?3、当地的环境规则对企业的业务有何约束?4、当地的生态环境怎样?5、当地居民的环保觉悟怎样?6、当地社会各方对企业的环境监督是否强势?7、当地居民环境保护的焦点是什么?8、企业的业务是否破坏当地生态?9、企业的业务是否给当地带来环保隐忧?10、企业的业务是否取得当地环境许可?11、企业的产品是否与当地的环保习惯存在明显的冲突?12、企业的产品是否存在与当地环境保护相关联的不良影响?13、当地的原材料供应商是否履行了相关的环境责任?14、企业产品的相关指标是否通过了当地的“绿色检测”?15、企业产品与当地的其他同类产品是否存在环保优势?16、当地消费者最关注企业产品的环保内容是什么?17、当地对企业提出的环保建议是否得到整改落实?18、企业对当地的环保隐忧是否有公开承诺和保证措施?19、企业在当地是否树立了良好的环保形象?20、当地的资源环境能否保证企业可持续营运?

  在低碳预见中有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企业如何把握低碳趋势,该做些什么。不错,现在绿色浪潮正当其时,企业要做的事情很多,有低碳达标、低碳认证、低碳研发、低碳创效、低碳生产、低碳销售、低碳服务,等等,但是,最紧要的是低碳创新,创新是推动企业低碳经营发展的内在动力。低碳价值创新是环境软实力的最高形态,环境资源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得到新的整合,获得最大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