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银行:中小微企业的伤与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不是一句空头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这就需要社会方方面面拿出实际的举措来,尤其需要银行能够给予中小微企业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

  ■ 江苏财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毕祥玉

  

  从党的十六大到现在,中央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许多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大多政策都深得民心,也深受中小微企业的欢迎,当然,有的政策尚待进一步落实和改进,比方说银行的贷款审批制度便是其中一种。

  一、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缺少必要扶持

  目前各家银行在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银行业嫌贫爱富之风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越有钱的企业,银行越要追着、抢着借贷给你;越需要钱的企业,银行偏偏不贷;且各家银行对企业利润的攫取也较大,这是导致中小微企业利润下滑、资金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者甚至直接造成一些中小微企业的破产、倒闭。

  二、银行贷款政策对中小微企业过于严苛

  近两三年来,银行承兑汇票满天飞,据笔者所知,有的企业甚至连吃饭都使用银行承兑进行结算。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银行承兑汇票?归根结底,这是银行在一定时期内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2011年,国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连续多次提高储备金率,导致银行放贷规模缩小。而银行也是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它们要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了提高或保证利润,于是便创新经营模式,把原来免费的服务项目,也都改成了有偿服务,在有限的放贷规模上做文章,以谋求效益的最大化,而银行承兑汇票便是其中一种“谋生”手段。

  为何有此说法?在这里笔者举例说明:一银行对某企业有5000万元的放贷指标,且企业也急需这笔资金,于是银行便要求该企业必须办理5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才可以放款给该企业。该企业的贷款利率在银行年基准利率6%的基础上再上浮了40%—50%,这样,企业的年利息高的可达9%以上。若贷款5000万元的话,一年要付400多万元的利息;而银行承兑汇票的贴息利率还需要付400多万元,这样算下来,该企业若在银行贷款5000万元的话,实际付出的利息可达900多万元。

  这么高额的利息,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利润,让中小微企业苦不堪言。

  此外,银行的贷款期限短,而贷款审批手续的繁琐、复杂、漫长也是中小微企业的另一种伤与痛。企业申请一笔贷款,从提出申请到贷款到账,其间要经历多次的反反复复的调查、抵押、担保、审核等等繁琐的手续和环节,不仅贷款的利息要“适当”地上浮,而且还要经历种种的走关系、托熟人等等明眼人都知道的“潜规则”,好不容易把一笔贷款拿到手,但是期限大多只有半年甚至四五个月,运气好点的可能拿到一年的期限。这么短的生产(经营)周期,能让企业做出什么业绩来?

  三、银行承兑汇票成全了大企业,苦了中小微企业

  银行承兑汇票的产生,给一些优势大的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如央企。而中小微企业的产品大多是为一些大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中小微企业将产品销售出去后,拿到的货款却是一张6个月期限的的银行承兑汇票——若拿着这张银行承兑汇票去买原料,上游厂家又不肯接手,于是导致手持银行汇票的中小微企业只好拿着这张银行承兑汇票去找银行贴现,这又是一大笔额外的费用负担。这样或那样的来自于银行的费用负担,势必造成中小微企业的困境,最终导致中小微企业的停产、关门。

  笔者认为,中小微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还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体力量。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不是一句空头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这就需要社会方方面面拿出实际的举措来,尤其需要银行能够给予中小微企业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