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庚柱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现实,使得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严重“缩水”,企业生存举步维艰。面对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交三公局积极应对,迅速建立适应现代市场体系的经营战略,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中交股份“大海外”战略和“一体两翼”海外发展模式,将海外业务作为全局主要业务板块之一重点发展,以市场为先导,对全局经营结构进行调整重组,采取“多条腿走路”,保持未来的经营活力和竞争力,逐步实现海外市场与国内公路等其他市场协调发展的经营局面。
追求卓越铸精神
2012年8月11日,一个特别的日子。咔嚓一声,照相机定格了赤道几内亚Mbini大桥彩虹飞架的宏伟与通车庆典的喜悦,也凝固了赤道几内亚总统特奥多罗·奥比昂为中交三公局赤几大桥项目经理刘东洋佩戴总统勋章的瞬间。Mbini大桥是中西非地区第一座斜拉桥,2010年2月,三公局“跑步进场”,克服物资、人力等种种困难,严抓施工质量,先后迎接赤几总统9次、贝宁国王2次现场视察,并引来喀麦隆国家工程总监学习并表达合作意向。如今,大桥彩虹般耸立在赤道几内亚的大地上,每天上面行驶的汽车川流不息,已成赤道几内亚和西部非洲的标志性建筑。它见证和镌刻着中交三公局人不畏艰苦、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勇于作为的精神……
一个优秀企业需要精神引领。2010年2月,由中国港湾设计施工总承包、中交三公局负责建设的斯里兰卡板球场开工。板球场合同额2259万美元,工程包括16000平方米的7层主看台、3200个贵宾席位、3500平方米的6层媒体中心、可容纳4万观众的3万平方米东西向看台,工期仅12个月,而资源匮乏、图纸滞后、气候影响,在2010年11月离竣工要求时间只有3个月时,还需完成1100多吨钢屋架的倒运、拼装、焊接和吊装;7500平方金属屋面顶板的铺装;24500平方的建筑精装修;22000平方的室外道路;40000多平方的室外绿化。而此时,正是斯里兰卡的雨季,每天两三个小时就有一阵暴雨,工地坑坑洼洼的积水和泥浆,给施工造成极大不便。项目部迎难而上,优化施工方案,倒排工期,昼夜倒班作业,领导靠前指挥,整个场馆就像不夜城。雨水、泥水、汗水在智慧的糅合中,变成的是钢构宏伟、屋面闪烁、绿荫成行、气势辉煌的现代化板球场馆。2011年2月13日,为举办板球世界杯的斯里兰卡板球场正式投入使用。中交人追求卓越的壮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获得了斯里兰卡政府、业主的肯定。
借船出海扩市场
2009年6月,中交三公局成立了海外事业部,负责海外施工管理。为了理顺管理关系,培养专业的海外业务发展团队,对海外项目提供及时充分的支持,2010年9月,经中交股份批准并完成工商注册成立了海外公司,全面负责全局海外业务发展。从此,中交三公局海外项目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10年,时任中交三公局总经理的黄腊泉率队对海外公司进行调研后,提出了“借船出海、依托项目拓市场”的海外发展战略和市场文化,明确了新的海外发展思路:调整经营业务结构,依托集团内外经龙头企业,借船出海,争做卓越的国际工程分包商。他们抓住“十一五”发展机遇,贯彻既定战略,依据中交集团旗下的中港公司、中路公司,先后在赤道几内亚、牙买加、斯里兰卡设立了国家项目部。国家项目部作为区域经营管理的核心,既是开发任务主体,也是生产管理主体。他们立足当地,辐射周边,根据驻在国特点,建立自己的资源配置市场。
诚信发展赢信誉
“业以实立,企以创兴”,这是中交三公局的发展理念,也是三公局人始终坚守的信条。在海外,海外公司针对海外工程特点,创建了一套较为成熟管理体系,使海外公司在发展质量上得到保证。形成项目承包、成本、机械、人力资源等专项管理制度。所承接的项目实行属地化管理和本土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师带徒”等形式,培养稳定的海外施工队伍,保持了在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连续性,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考核机制,确保了项目承接后施工管理的有序可控,同时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在海外业务的对外合作上,中交三公局海外公司与业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借船出海”是合作方式也是学习机会。凭借自身的施工优势,在与中港公司、中路公司的合作中,三公局认真学习和吸收其市场开发、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理念。经过不懈努力,2011年,该局参与科威特大学城、圭亚那机场、科伦坡南港房建等结构复杂、专业种类多、要求全英文标书项目的投标,均有良效。目前,该局对资金到位、低风险的项目,在联合投标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独立竞标的能力。海外业务区域也不断扩大,在南亚以斯里兰卡为支点辐射尼泊尔、文莱、孟加拉、巴布亚新几内亚;在拉美地区除牙买加南北高速外,重点跟踪哥斯达黎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和墨西哥多个项目。
千淘万漉始见金,中交三公局海外公司从一个500万美元的劳务分包项目起步到承建亚非美10多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团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十二五”,他们走出了“借船出海”发展的可喜之路,如今又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