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0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英雄”气短输在企业战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何 勇 乡镇机关公务员

  作为上海最早一批的上市企业,英雄钢笔曾经风光无限、身价亿万。然而时光斗转,曾经的钢笔大佬日前已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以250万元的价格转让上海英雄金笔厂有限公司49%股权。(11月24日《现代快报》)

  “英雄”,一个中国民众耳熟能详的名字,曾给大家的校园生活留下了美好记忆,绝大多数80后、70后、60后乃至50后在学生时代都曾使用过英雄钢笔,甚至曾经以拥有一支英雄钢笔为傲。“英雄”,它曾经位列普通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四大件”之一,更成为“中国制造”的代名词,民族品牌的代表和骄傲,见证了无数历史。然而,这个有着80年历史的民族品牌现在却“英雄”气短,虽然还算不上真实意义上的股权贱卖,但是这样的廉价转让股权已经让广大“英雄”人伤感,也让无数消费者黯然神伤。

  不管是“英雄”气短,还是“英雄”迟暮,贱卖股权、贱卖资产,乃至破产倒闭,其实早在公众的预料之内,只是时间问题。而 “英雄”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在当时占据了70%以上的国内钢笔市场份额。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英雄”接连遭到冲击,并遭遇“滑铁卢”,一度陷入困境,突击变卖资产,在2001年更是无奈退出资本市场。2004年以后,“英雄”开始不断进行人员分流和裁员,员工由原先的1200人裁减至现在的不足150人,这些迹象早已经为今天的股权“贱卖”埋下了伏笔。虽然“英雄”也曾多次自救,尝试转型,但是无奈失败。曾经多少年垄断国内钢笔市场的“英雄”,跌落到今天“贱卖”股权的地步,发人深省,更是给国内广大民族企业一个巨大的警示——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至关重要,甚至有时比技术更重要。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性笔等新型书写工具的悄然问世并普及,无纸化网络时代的来临,国民书写方式和书写习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钢笔失去了本来的最基本的书写功能,转变为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成为仅仅是少数人用来签字的工具,钢笔市场随之不断萎缩。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继续维持中低端钢笔战略以及单纯生产书写工具战略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而在国内钢笔市场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英雄”,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没有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下血本投入,加快高端钢笔市场的研发和抢占大众书写主流市场的中性笔市场,多元化发展,进军与钢笔相关的行业,错失了发展和转型良机,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最终败给了曾经被自己打败的洋品牌派克等,不得不靠出让股权求取新生。

  “英雄”气短,“贱卖”股权,能否磐涅,关键不是外来资金的注入,而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要在创新力之下走上一条正确的企业发展之路。否则,今天是“英雄”气短,明天就是“英雄”毙命。这也给了中国无数民族企业以镜鉴,并向国内众多企业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