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西安铁路局一名路线工近日在四川省达州一处铁路桥上,偶然发现了一处1902年“汉阳造”钢轨。据专家介绍,汉阳铁厂1894年投产后的30年间,共生产了3300公里的铁路钢轨,“不少都用在了当年的京汉线、粤汉线、川汉线等铁路上”。(据11月16日《长江日报》)
“这条钢轨内侧清晰铸有繁体字:‘1902年汉阳铁厂造’。”要不是钢轨上明确刻有铸造年份,恐怕没谁会想到,110年前的钢轨居然还在使用中,且保存完好。按照年份来算,"汉阳造"钢轨都已是古董级的文物,完全可以送入博物馆展览,但如今却仍然在铁路桥上超期服役,不得不令人心生敬意。那钢轨上刻的不仅是铸造年份,更是企业的质量保证和道德良心。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乃是因为时下产品质量问题事件频发,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至于日常所看到的产品质量问题报道,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发生,令人时刻都提心吊胆,难以放心消费。而从经济角度看,质量优良、使用期限长的产品,乃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符合节约、效率的标准,并助推经济集约化发展。反之,劣质产品不仅危害到公众安全,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亦是资源严重浪费的表现,拉低社会生产效率,拖累总体财富积累步伐。
“汉阳造”钢轨穿越110年的风霜雪雨,依然能够正常使用。可以想见,要是我们的建筑都采用同等质量的材料,百余年将节约多少钢材,节约多少能源和矿产、树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会随之降低。可见,提高产品质量不仅是企业的发展目标,亦是对社会负责、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当然,要打造出优质的产品,就不能仅仅依赖于企业的道德良心,还要用严厉的法律、完善的市场竞争规则来约束企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