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整齿板铸造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和热处理方式,使齿板的硬度、韧性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下一步我们将从破碎机齿板的经济性方面作深入研究。”这是10月30日举行的中国矿大在临矿挂职博士生座谈会上,刘洪涛博士向与会人员介绍在莱芜煤机公司挂职期间工作开展的情况。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所属莱芜煤机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生产矿用破碎机,现已发展到13个系列100多个品种。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破碎机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耐磨材料的综合性能指标已成为制约破碎机做大做强的瓶颈。
刘洪涛博士的到来可谓雪中送炭。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大大提升破碎机的质量性能。据公司经理王树志介绍,为加快攻关进度,公司专门成立了破碎机耐磨材料课题攻关领导小组和攻关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攻关实施方案。攻关组借助中国矿大先进的试验手段,通过将试验数据与国外耐磨件进行了横比、与自产件进行纵向分析,历经两个月刻苦攻关,终于研制成功可媲美国外同类耐磨件的产品,现已应用于部分主机产品。
座谈会上,另外三位博士也对挂职期间各自开展的课题攻关情况作了介绍。临矿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孝孔对他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四位博士工作扎实务实、触觉敏锐、技术超前,在破解生产技术难题上有独到的眼光;双方合作开局良好,深度合作的范围很广、潜力很大。”
通过校企合作,为临矿本质安全型矿山、数字化矿山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上海庙矿业公司面对软岩这一“拦路虎”,联合中国矿大、山东科技大学等院校专家集中攻关,打出了一套漂亮的软岩巷道支护“组合拳”,最终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古城煤矿采用北京科技大学CRMS冲击地压实时监测系统后,对冲击地压的监控有了“利器”,其成果《深部沿空综放工作面动力灾害防治技术研究》近日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科技成果二等奖。王楼煤矿与中国矿大联合开发的“安全100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风险预控100%、隐患治理100%、事故防控100%,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了先进可靠的管理手段。同时,该矿与山科大合作建立的井上井下安全视觉识别系统,走在了国内煤炭企业的前列。
作为山东能源集团惟一的铁矿板块,会宝岭铁矿与山东科大、中国矿大、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去年一年,先后对急倾斜近距离矿体开采与复合充填技术、松动微差爆破技术等11项课题进行了研究与推广。今年,将会有6项课题相继完成,对于会宝岭铁矿下一步的正式投产助了“一臂之力”。
此外,临矿集团还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使广大学员“进校不离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可完成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深造。
据悉,“十一五”期间,临矿集团共获得科技成果奖励90项,其中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得山东省软科学一等奖1项;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获得山东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山东省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
“多年来,临矿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加大‘借脑借智、引智引才’的力度,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企业高端人才缺乏和尖端课题无力攻克的难题,为企业破解现实技术难题提供了新路径,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推动了临矿的跨越式发展。”临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成录对记者说。(崔鑫 苗成标 于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