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中聚
酒乃天地人间之尤物。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君不见,无数英雄豪杰,历代巨子文人,把酒论英雄,留下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吗?
在新疆谈到酒,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他文质彬彬,出口成章;他又是能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商界奇将,受命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救企于多事之秋……他以一个文人企业家独有的魅力和胸怀,精彩演绎了新疆第一窖·古城老窖的传奇。他就是在新疆白酒界赫赫有名的周文贵——长期担任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董事长、总经理的企业家。他的名字和他的古城酒一样,蜚声天山南北。
生于1964年的周文贵是甘肃人,自小成长在新疆水草丰美的奇台县七户乡。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奇台县,是国家级产粮大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镇,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成长于古城奇台的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限公司,是新疆白酒业和酒文化的发源地,具有600多年的酿造历史。
古城酒香600年,从“古城大曲”的曲折中走来,踏着“古城白”的昨天,来到“古城春”的今天,品尝着“古城特曲”的甜美,在“天山人家”里培育出“天山骄子”,勇立市场经济的潮头,不断挖掘“古城老窖”、“中华老字号”的历史,在“古城王”的家族中,让“新疆第一窖”走向辉煌的21世纪。
周文贵的人生与奇台、与古城酒业休戚与共。掌舵古城酒业15年,他以其大智大勇、文武兼备、沉稳练达、永不言败的企业家和学者的儒雅风范,不断挖掘古城老窖的历史文化底蕴,大书特写了“新疆第一窖”的故事……新疆酒文化酒市场研究中心常务副会长、《新疆酒学》主编李崇华曾为周文贵起了个雅号——“新疆酒界文曲星”,并长久流传开来。
用“文曲星”来形容周文贵一点不为过。他戴副眼镜,气质儒雅,才华横溢;他当过多年中学历史教师,从事过文秘工作;他挖掘古城酒业乃至奇台县的酒文化,把文化营销引入企业经营中,打造了新疆酒业第一文化品牌……
但是仅用“文曲星”不能概括周文贵的全部,他的人生远不止如此简单。他有从政的经历,在老奇台镇当过主管经济的副镇长;他是商界奇才,在短短的时间内,使一个濒临破产的老厂重振雄风,古城酒从此香飘天山,倾倒中原……
从文、从政、从企,这是周文贵的人生三部曲。每一曲,周文贵都用心演奏。而“从企”这一部,周文贵更是将其演绎到了极致。
1998年,奇台县委慧眼识珠,把周文贵推上了危在旦夕、濒临倒闭的奇台酒厂领导岗位,周文贵面对沉重的4000多万元债务,夜不成眠,深深地感到责任重大,他同有关人员深入车间班组,深入职工们的家中,进行深入而仔细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多层次、多角度地剖析,经过反复论证,找到了企业滑坡亏损的内在症结,同时也找到了励精图治的良策。
周文贵以独特的经济头脑和卓越的管理才能,真诚为人,倾心治企。他引用A管理模式规范管理,实行5S管理及绩效考核并根据发展升至9S管理、绩效考核及综合目标考核,实行六西格玛管理,将经济责任制运用到生产车间,提倡“以人才为本,以技术为根,以制度为基础,以考核为依据;以诚立世,以信取民,聚天下英才,创古城伟业”的管理思想,坚持 “提高科技含量、创名优品牌、满足顾客需求、倡导健康饮酒是古城酒业人永恒的追求”的质量方针。逐步将一个负债累累的企业从扭亏为盈,到重新组建,形成一个主营白酒兼营红酒、纯净水生产销售、集中供热、工业旅游、粮食收购、种猪养殖为一体的公司。
近几年,他以强化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目标管理为突破口,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品种为先导,以不断提高白酒质量实现零投诉为基础,以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为内涵,以打造新疆第一文化名优品牌占据市场制高点为目标,终于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使古城酒业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接轨,从白酒生产的选料、酿制,到包装、营销等,都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
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产品品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具备了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和兼香型系列白酒的生产能力,使产品能够适应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地域、不同场合、不同用途的需求。现在员工年人均工资达到3.5万元,2011年上缴税金3600多万元,连续多年成为奇台县纳税大户,获得自治州等级评审,信誉度A级,企业被评为AAA信用单位,为奇台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