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知青往事:失落的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那场上山下乡运动虽然已被岁月尘封,但“知青”们对这段经历却刻骨铭心!如今,无论自己身居何处,梦断何方,永远难忘是我们的青春年华,还有我们的爱和痛……

  

  下乡后第三年,老三届知青已陆续返城,全公社只剩下我一个重庆知青在这里继续接受“再教育”。

  不久,公社新到一批重庆知青,分别安插在不同的生产队。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一样的口音,一样的命运,还有一样的乡愁很快把大家联接起来了,大家常常相互走动,不管谁从家乡带来好吃的东西都会让大家分享。渐渐,插队在邻队的一个叫L的女孩引起我的特别关注。

  L并不出众,但她那自然清纯之美令我有了“一闪念”。从此,平淡枯燥的知青生活开始有了梦想和追求,但更多的却是烦恼。因为姑娘的心思我永远猜不透,虽然大家依然常来常往,但我却在一厢情愿中备受煎熬。我曾多次下决心向她一吐心迹,但是每当两人在一起时却默默无语,或环顾左右而言他……

  翌年,本县又新来一批重庆知青,安插到了其他公社。

  一天,三个素不相识的女孩突然造访,自我介绍是新近插队在某公社的重庆知青,其中最小的女孩S冲着我就喊哥,令我一脸茫然。经过交谈原来我与她同一街道,我下乡时她尚在读小学,难怪没什么印象。午饭后,另两个女孩去了其他知青点, S不愿走就留在了我这里。

  我每天照常出工干农活,她在家煮饭,到了晚上我就去邻家搭铺。S刚满15岁,她说从小我就是她的心目中的大哥哥,下乡后一心要找到我。面对这个从天而降的“林妹妹”令我不知所措,尤其是她对我的信任令我感动也为之不安。因为同在困境中的“大哥哥”不知怎样担当这份依托,更担心她的到来会妨碍我对L的追求。

  第三天,我决定把她送回去。我们翻山越岭走了约20里山路才到她的生产队,来到她们那间新盖的单家独户的知青小屋。下乡后她们三个女知青住在一起,此时,另两个女孩串队仍然未归。她说,她们都比她大,与本公社两个男知青正在耍朋友,常常不在家里住,所以到了晚上小屋里只有自己孤单一人。最讨厌是生产队长常常晚上登门找她谈心,要催促多次他才肯走……

  吃完饭后眼看时间已不早了,我决定动身赶回自己生产队。S拉着我的手央求道:哥,不要走,我一个人在这里好害怕,今晚我们要住在一起,以后别人再也不敢来纠缠了——要不我还是跟你走!

  我轻轻推开她的手,叮嘱她晚上把门闩好谁来也不要开,但我必须走!

  S再次把我拉到了床沿,小鸟依人般靠在我身边喃喃而语:哥,这个地方我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只有依靠你。我们都不要走,我要让他们都知道我也有男朋友,以后哪个也不敢欺负我。哥……哥……不走,不要走嘛……

  S已经泪流满面,呢喃细语变成了声声哀求。此时我已心绪纷乱,但她只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啊,我怎能……何况我心中已经有一个谁也不能取代的“她”。

  不能再迟疑了,我毅然起身开门而去。S紧随其后,随同我一起上了山梁。看着她依依不舍的样子我有些不忍,但我仍坚持她止步。当我上了第二座山坡时已暮色苍茫,回头依然可看到她在石梁上那孤单娇小的身影……

  就在那年我离开了农村入学,从此不知S以后的境况。许多年过去了,她在山梁上挥动纱巾那一幕在我心中依然清晰。每想到此我心里就隐隐作痛,并深感自责。

  入学后不久,得知我心仪已久的L进了另一座城市的学校,于是我决定向她写信。她是工人的女儿,根红苗正,而我却因为“成分不好”从小就抬不起头。提笔时虽然想入非非,笔下却未敢一诉衷肠,信中除了寒暄就是学习状况。哪知L来信亦是学业和思想同进步,最后致以革命的敬礼!字里行间看不到半点儿女情长……尽管那是政治笼罩一切的年代,但这种同志般的友谊仍渐渐使我兴致索然,心如古井!数月后,我们终于鸿稀鳞绝,直至音讯杳无。

  青春是美好的,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在校最后一年真正的爱情悄然而至。女孩薇是南充知青,虽不算很漂亮,却是班上大家公认最优秀的女生。我们彼此情志投合直至心灵相通,由于家庭出身和经历相似更令我们惺惺相惜。但是,我们的恋情遭到了其父强烈反对!因为其父在1957年被打为右派,为此女儿从小备受歧视,虽然按成分我认为双方也算“门当户对”,但他却不能容忍女儿找上一个成分“更不好”的男友。而此时我们已经难舍难分,虽然她是孝顺女,但仍同我一起坚持抗争近三年。直到毕业两年后,加之我们分配在不同县城而聚少离多,最后,她在其父病榻前答应我们不再往来,终结了这场刻骨铭心的苦恋。

  (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