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制造”VS“东盟制造”:合作大于竞争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勉 张捷 王秋凤

  

  投资设厂首选哪里?把这个问题抛给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人士,过去10年,答案多半是中国!而现在,这个答案有可能是东南亚了。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受到来自东盟国家的挑战,“中国制造”正缓缓转向“东盟制造”。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担心“中国制造”将和“东盟制造”在未来大战一场。但在此间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大部分来自中国和东盟的专家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中国东盟间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合作大于竞争”,中国与东盟之间制造业合作依然是主旋律。

  承接发达地区和东部产业转移“要花费更多精力和力气”是中国一些西部地区基层干部近年来的感受。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出现向东盟国家转移趋势是造成他们感觉到压力的原因。

  广东是电子、IT产业的“世界工厂”,电脑配件生产占全世界的60%,电子配套能力占全世界的90%以上。然而,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说,近年来,大量广东电子企业将生产车间转移向了东盟国家而不是中国西部地区。

  一些原本投向中国的外资也开始向东盟国家转移。200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40%的耐克鞋,全球第一,越南当时的份额只占13%。随后,中国产量逐步下滑,越南的产量逐年提升。2009年,中国和越南的耐克鞋产量一样,都是占全世界36%。2010年,局面发生逆转,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产国。

  多位专家表示,寻求更为低廉的成本、规避贸易壁垒是制造业向东盟转移的两大主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佳贵说,目前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东部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到工业化后期,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必然上涨,环境负荷不断加大,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而目前,东南亚国家的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各方面成本相对低廉,正好为产业转移提供了机会。

  此外,规避贸易壁垒也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陈佳贵说,出于追求贸易平衡、逼迫人民币升值、争取大选选票等考虑,欧美国家往往倾向于制造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加针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但欧美国家“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制造业转移至东盟国家可以有效规避这些贸易壁垒。

  尽管如此,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依然看好中国与东盟之间制造业的合作前景。

  “中国与东盟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制造业合作发展的潜力十分广阔。”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说,东盟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也是主要的橡胶种植和出口地区,而中国是主要的进口国;同时,在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中,产业层次存在明显梯度,双方产业合作空间和潜力十分广阔。

  同时,有专家认为,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合作可以产生“新的增长点”。

  柬埔寨招商引资代表方侨生说,柬、中两国制造业产业链可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纽带进行产业对接,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合理利用分工,尝试组建区域性产业链,“这将会为两国带来更大的收益。”

  而新加坡贸工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说,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补性明显、中国全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而东盟国家亟待外来投资的背景下,未来双边先进制造业合作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