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16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收藏名家小品可“以小见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林琳 郭晓昊

  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保利第19期精品拍卖会上,小雅——近现代书画名家小品专场中“小巧玲珑”的书画拍品拍出不容小觑的高价;中国嘉德四季拍卖的掌玩心悦专场中,291件拍品都是能把玩于掌心的各类古玩;北京瀚海小拍中推出扇画专场,成交的70余件拍品共225.8万元,平均每件3万元左右。当文人雅兴成为艺术品买家一致追求的品位时,艺术品开始展现“以小见大”的魅力。

  买家“豪气”变“小气”

  追捧小品

  中国书画自古有创作小品的传统。譬如古代书画无论是纸本还是绢本,尺寸最多为4尺(约为70×138cm左右),只有壁画的尺寸才较大。“中国书画本来就适合小尺寸观赏。”收藏的书画作品多为“小作”的梁基永对大幅书画颇有反感之意,当文人风气席卷艺术品市场之后,扇面、斗方、册页等小品遍及各大拍卖会,甚至出现扇面、小品、小雅的专场。除了成交率普遍高于其他书画专场,名家小品的成交价格也往往令人惊讶。譬如在小雅——近现代书画名家小品专场中,尺寸仅为21×28cm的徐悲鸿《奋蹄》册页拍出184万元,同样尺寸的傅抱石《泛舟图》册页也以同价成交,而24×34cm的傅抱石《西风吹下红雨来》册页估价为30万-60万元之间,成交结果为138万元。

  “现在市场有小画价格比大画高的趋势,名家小斗方按尺幅计算肯定比大画贵。”经营书画多年的曹先生发现买家似乎越来越“小气”了,以前“豪气”追求越大越好的作品,现在却只看小品,这可能跟市场调整有关,小品总价低,成本较低,换手可能更容易。

  不过,梁基永的看法有所不同:“能够欣赏小画,证明如今的书画玩家跟之前相比,从以收藏为炫耀‘晋级’到懂得追求内涵了。这就使适合传统方法欣赏的小品价格出现回归。”

  其实,历代的审美趣味都趋向“以小见大”。这也导致以前价格并不高的案头摆设品,转身成为“新贵”,价格甚至超过了大件的艺术品。

  古代近现代

  小品更受欢迎

  当代书画坛似乎有“以大为美”的特点。在市场上,大尺寸的作品一贯“横行”。拍出天价的,多是画家的巨幅作品,往往还是绝无仅有的大作。其次,备受争议的“以尺论价”的价格计算方法,也成为行规。

  梁基永抱怨称:“现在的画家不懂画小画,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在小的空间中,巧妙布局和构图,不懂以小见大,起码要用四尺纸才能处理得了。“他认为,不仅仅是写意画,工笔画也存在这种通病,而对于见惯大画的收藏者来说,也就往往“见大不怪”了。

  曹先生认为,大尺寸书画的出现,有其社会变化的背景,他认为,书画作品具有悬挂的实用价值,当整个社会对于居住空间要求的提高,必然产生与其相匹配的大尺寸书画。

  “当审美出现回归,买家开始追逐小尺寸书画时,发现当代的画家已经不懂小画的技巧了,必然就追捧旧时的小尺寸书画,这就必然推高了这个板块的价格。”梁基永认为,这就令古代和近代的小品相对更受欢迎。不过,尺寸小的作品不等同于精品。曹先生提醒收藏者,尺寸大小只是形式,“内容”即艺术水准才是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准,收藏者要综合考虑书画作品的诗、书、画、印对其价值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