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16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广彩 被收藏界遗忘的明珠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孙晶 黄璨 卢启文 刘安安

  有近300年历史的广彩被称为收藏界的混血儿。作为主打外销的瓷品,广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代彩瓷的大发展。“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的广彩在美学方面的价值已开始为世人关注。色彩浓艳、画面富丽堂皇、独具一格的广彩通俗地反映了历史环境、社会风情、民众生活,有人称其为18世纪中国的“浮世绘”。

  然而,由于大量精美的广彩瓷存留在国外,比起炒得火热的其他瓷器,广彩显得不温不火。随着海外藏家抛出越来越多的广彩,加上国内存量少,它的价值正逐渐提升,市场也逐步扩大。不少业内专家评价,广彩是一颗曾经被收藏界遗忘但又价值不菲的岭南明珠。 

  中西合璧的混血儿

  广彩全称叫“广州织金彩瓷”。广彩是“清三代”之后最值得收藏的瓷种,最早是由景德镇艺人传入广州的,是当地人把中原文化、西洋文化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而产生的瓷种。因此,人们难以辨别早期雏形的广彩,连一些工艺美术界人士也不易分出广彩和江西瓷以及广彩、粉彩、珐琅彩又如何区分。

  广彩从康熙年间开始萌芽。由于广彩是外商来样订制,所以必须适合欧美市场对色彩的要求,塑造的物体要有光、色效果。同时,图案又牵涉到传统画法,体现了中西合璧,形成一个特别的品种。比如广彩以素描、明暗等形式表现,很多图案中的屋、树等由一条条线疏密地排成,这是广彩很突出的特点。而景德镇陶瓷的表现形式,与广彩不同。

  据广州彩瓷研究所副所长欧兆祺介绍,广彩的风格很特别,因为是外销瓷,国人是很难看见的。其技法是因为外贸而出现的,所以把它称为混血儿。广彩的另一个特色是洋人带着自己喜欢的西洋画、家族的图腾或商船标记来做一些纪念品,当时叫做徽章瓷。用中国人的毛笔技法将西洋画表现出来,色彩比较艳丽,立体感比较强。后来不断成熟,就出现了乾隆彩、同治彩、长行人物式的做法。

  广彩是中西文化的产儿,虽然后来中华传统文化与广东地方文化因素不断增强,但始终没能抹去它的西洋面孔。可以肯定的是,广彩确实为创造一个历史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是中国人值得引以为荣的一项文化遗产。

  盖印广彩大多不值得收藏

  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长谭伟彬表示,从收藏的角度看,广彩还是有很大空间的。2003年,一个8寸的瓶子,标价600元,到现在,已经翻了五六倍。那时一个大一点的广彩花瓶不过1800元左右,现在起码过万元。广彩在十年间翻了五六倍,虽然比起那些炒得很热的瓷器来说还属于不温不火,但好的广彩精品肯定有价有市。

  欧兆祺认为,广彩一路以来是手工操作,到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就是用胶印盖在瓷器上代替手工线描,这样批量盖印制作出来的广彩当然没有手工那么漂亮了,而且基本上没有收藏价值。

  如何分辨是否盖印呢?用放大镜来看,如果线条里有浓淡变化的运笔效果,那就是手写的。如果全是黑的、均匀的,那肯定是盖印的。

  国内知名陶瓷专家陈玲玲表示,收藏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欣赏。上世纪80年代,欧洲拍卖行的广彩都是清晚期的,但这几年,拍卖出来的广彩多是清早期的。这些广彩很多都收藏在博物馆、欧洲人的古堡、豪宅里。

  欧兆祺说:“由于广彩是外销瓷,以前国人基本看不到,不少收藏家都未能一睹她的芳容。现在专家陆续出书介绍广彩工艺,收藏家看了会说这类东西我还没收藏,就四处寻觅。我的一位学生这两年在美国收广彩,也感觉到价格越来越贵,因为越来越多中国人去那里收购。他感觉收藏好的广彩比以前吃力很多,说明这个市场越来越大。”

  此外,现在广彩创作界实际操笔的人只有三十几位,新入行的年轻人很少,粗略计算了一下,跟着父辈入行的广彩界后人目前只知道有3位。也有一些老广彩艺人没有市场意识,没有销售渠道,就算有也渠道不畅,因此他们创作的广彩作品能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不大,创作的兴趣也就减少了。“如果把广彩的销售和收藏渠道打通,广彩会有很好的前景。” 欧兆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