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凌晨3点,笔者在川煤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1212综采面进行安全跟班时,近距离感受了该矿采煤二队生产班班长王华富当班查隐患保安全的全过程。
采高只有0.9米的1212综采面装备了西南地区首个电液控支架综采机组,该采面煤层倾角达32度,顶板破碎,底板软底,作业人员在支架下爬行必须俯下身子,连转身都不易。正在机头作业的综采班职工杨永芳说:“咱们王班长是时刻牵挂着现场工作,140多米长的综采面,一个班不来回爬3次他不放心。”
机头安全管理是整个采面安全管理重点,每班当班班长都要蹲点指挥。“机头移得怎么样了,好不好移?支护及时到位没有?”王华富边查看边询问。“班长,一切正常。机头已经移到位,下边兄弟正在接槽子,接好工作面就可以继续割煤了。”正在作业的职工肖永成迅速回复道。“综采面溜子机头体积庞大,作业要加倍小心。特别是机头位置又有超前支护、架梁子、码墩等工序,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王华富在仔细观察顶板支护安全后,叮嘱肖永成。
站在轰隆作响的溜子机头,顺着矿灯的耀眼光芒看去,综采面机巷两边电缆悬挂整齐,设备配件摆放有序,材料挂牌书写工整,琅琅上口的安全标语,时刻提醒着作业职工注意安全。
“我班对设备、材料进行安全定置管理,设备安装、材料堆放必须挂牌和编号,划分安全责任区域,责任到岗位到人头,发现隐患按区域划分责任,落实专人限时整改,做到现场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王华富向笔者介绍该班在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
爬向机尾的路上,王华富挨个检查综采支架有没有漏液、串液等现象,检查完82架体型庞大的综采支架后,140余米长的综采面用时近45分钟。来到机尾,职工李德洪、王继雄正在忙碌,王华富轻声问道:“李德洪,有什么安全隐患吗?”李德洪答道:“没有情况,生产正常。”王华富不放心道:“有问题及时通知我和值班队干。”李德洪笑了:“王班长,有问题我第一时间通知你。班长,今天这个班都爬3次采面了,难道我们干活你不放心?”王华富笑着解释:“不是不放心现场管理,只有做到勤走、勤看、勤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隐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安全工作做好嘛。”
来到1212综采面下出口坡度最陡的地段时,王华富停了下来,仔细检查后对身边正在码墩作业的职工王忠福说:“从这个地方向下少了3个木阶梯,你知道吗?”王忠福的脸马上红了:“我们急于赶施工进度,接班后没来得及把缺少的木阶梯补上就开始施工了。”王华富说:“任务再紧,你们也不能图省事。措施规定每个支架下面,每间隔0.6米就要设一个木阶梯,现在中间有1.8米的距离没有木阶梯。这样一是职工上下不方便,二是不能及时阻挡上面滚下来的矸石,在下面施工会非常危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王忠福赶紧组织人员整改。
“停!你先不要把铰接梁前移。”王华富来到综采面下出口端头铰接钢梁支护工作区域,发现煤墙侧铰接钢梁的端头参差不齐,立即制止正在施工的职工张进。“你平时在前移铰接钢梁时的步距标准是多少?”“大概是80厘米,也没有用尺子量过,就是凭眼力估一下,差不多就开始施工。”张进如实回答。
王华富耐心地解释说:“施工要有标准,工程质量才有保证。”说完,他亲自去数铰接钢梁上有多少个梁齿,并计算出铰接钢梁每移动80厘米,相当于移动15个梁齿。“你们如果掌握不准80厘米的步距,就按照15个梁齿的步距标准进行前移,问题不就解决了吗?”王华富一边讲,一边给大伙演示。于是,张进他们学着班长的样子,对所有铰接钢梁进行了调整。
巡检到采面下出口顶板破碎带时,王华富发现单体支柱的间距不均匀。王华富对正在施工的职工王开说:“安全措施规定支柱的间距是0.8米。你们在作业中如果任意改变支柱的间距,就可能造成空顶面积增大,降低支护强度,甚至引发冒顶事故。”王开听完,立即对不合格工程进行返工。
出井的路上,笔者感慨,王华富的一言一行,不正是小河嘴煤矿许许多多一线班组长的真实写照吗!也正是有了王华富这样许多尽心履职的班组长,才使该矿在继续延长矿井安全生产周期的路上步伐愈加坚实。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