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其独特而独立的价值,只是表现领域和方式不同。虽然李建立是一汽锡柴装配车间油封线上的一名普通装配钳工,至今身份还是一名劳务派遣工,但他执着探索装配操作技艺,执着质量改善,在岗9年从未出过一起质量事故,连续8年获得锡柴厂级“零缺陷质量放心岗位”称号。近日他又在一汽集团公司质量改进项目发布会上,摘取了集团公司首批“质量改进明星”的桂冠。记者采访了这位个性谨慎内敛、有着一脸憨厚笑容的“质量改进明星”——
用独门绝招保品质
“一天8小时,相同的动作要重复上千次,何况一天的机型品种多达60余种,但整整9年没有一件有质量问题的产品逃出李建立的手掌”。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成绩。
在一汽锡柴装配油封线上复紧发动机飞轮盘上六个螺栓至规定扭矩值,这就是李建立的工作职责。班长黄志慧告诉记者,操作工在装配好飞轮螺栓后,根据工艺要求,还需要使用定扭矩扳手对6个飞轮螺栓按照对角交叉的顺序进行复紧,该工序是装配发动机“宝塔结顶”的关键工序,如果漏复紧或未扳紧,会导致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将松脱的螺栓切断,造成车辆重大质量事故,直接影响锡柴品牌声誉。李建立在多年实践中练就了一项“独门绝招”,只要用手一扳就能判断出是否合格。有一次,一批供整车厂家的柴油机,李建立在“复紧”螺栓时,手感不对,他当机立断进行停机检查,原来是曲轴螺纹孔螺纹短了2mm……由于李建立精准地把关,避免了一起批质量事故。
“把好质量关没有捷径,只有踏实做好本岗位。”李建立以“独门秘籍”实现了本岗位9年产品零问题,其自创的“手掌感应法”也得到了质量技术部门的赞同。
用细致诠释质量理念
在李建立的工具箱上码放着一件件由他自己改制的专用工具,“作为装配油封线上飞轮螺栓复紧关键岗位的员工,不仅要能发现问题,更要会解决问题。”每一个小改善背后,都凝聚着李建立无数缜密严谨的思索和沉甸甸的责任。
工段长指着工具箱上李建立改制的专用工具,细数着质量改善给装配油封线上带来的“功效”——李建立在“改制复紧扭力扳手”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时,就连续改善了三次:第一次李建立根据杠杆原理,在现有的扭力扳手短手柄后端自制了一根接杆,让接杆加长,使操作者操作扭力扳手“复紧”飞轮螺栓能借力提升效率和质量;第二次李建立又在扳手手柄套筒与接杆之间设计了连接螺纹,避免了扭力扳手手柄套筒与接杆掉落;第三次他又在现有的扭力扳手套筒与接杆之间用其他材料处理成光滑如一体的长手柄……
“李建立劳务派遣工的身份是普通的,可他把个人的价值展现在质量工作中。‘质量明星’的光环中,渗透了他强烈的质量改善意识。”值班长告诉记者,2011年3月,锡柴CA4DF3非典机型发动机与整车厂配套时,配套设计部门为避开线束与到整车厂油门拉线干涉,将油门位置传感器处线束加长。但包扎时线束漏在外侧与油泵支架干涉,整机外观显得不美观。执着的李建立认为细节也是决定锡柴机装配质量的重要因素,每一道工步都必须一丝不苟。于是,他想方设法将线束从油泵后侧走,避开线束与油泵支架的干涉,提升了整机外观质量……
用责任维护企业名片
一系列 “提质”的“金点子”,使李建立“崭露头角”。是什么让他“金点子”如泉涌?车间领导一语道破真谛:李建立不仅肯动脑钻研业务,而且会干活,善于改善,能影响带动身边的人。
确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建立的改善“灵感”越来越多:针对曲轴的螺栓孔若存在螺纹加工质量差或螺栓孔内有铁屑,会造成飞轮螺栓假性紧固的现象,李建立经过仔细探索研究提出,在发动机装配前,先用压缩空气对飞轮螺栓孔逐孔吹净内部的铁屑,消除因零部件质量原因而导致螺栓虚紧的质量隐患。针对飞轮螺栓漏紧的质量问题,李建立思索,能不能通过一种自检和互检相结合的方法,有效阻止漏装机流出工位?工艺员将李建立提出的“防飞轮螺栓漏紧的改进措施”编入到岗位标准作业指导书中,并编制了7大系列柴油机飞轮螺栓扭矩值的指导牌,粘贴在装配飞轮螺栓岗位指导员工操作。
通往成功的大门总是在勇者的无畏探索中徐徐打开,李建立以他对事业真、对企业诚的言行创造着自己的精彩,成为锡柴装配车间油封线上名副其实的“质量改进明星”。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