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坚持”铸就金字品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国内最大涡轮增压器制造商湖南天雁公司创品牌的心路历程

  □ 本报记者 李凤发 通讯员 蒋郭清

  

  最近,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使用的“江雁”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我国涡轮增压器行业第一家获此殊荣,圆了数十年的梦想。面对闪光的荣耀,沉稳的天雁人在经历短暂的欣喜后,更多的感触是光环来之不易,她凝聚了企业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印证的是天雁人从坚持到坚守再到坚定的执着与付出。

  

  军转民十字路口

  锁定转产目标

  

  始建于1950年、由三家兵工厂1991年合并成立的天雁公司,前身为湖南江雁机械厂,本是生产炸药和八五破甲弹的军工单位,曾经为国防建设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因国家军事工业结构调整,尚未合并的三家企业同时实行军转民,开始了艰难的转产之路,先后尝试过从事化工、电子、机械等不同行业,开发生产过胱氨酸、电风扇、自行车、手表链、气门等众多产品。其中,一家企业于1984年从德国KKK公司引进了增压器制造技术和生产设备。1986年,三厂合并确定,并成立了联合体,实行人、财、物、产、供、销“六统一”,逐步融为一体,开始在转产问题上统筹协调。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论证,企业确立了转产看长远、看科技、看世界的“三看”原则,最终在历经曲折后,将经营范围锁定在涡轮增压器和气门等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上,优先发展发动机增压技术。而此时,我国涡轮增压器仅用于船舶、坦克、装甲车辆等十分有限的产品领域,国内汽车增压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汽车发动机基本上不安装增压器。然而该产品以其科技含量高、具有增强动力、节能、降耗、环保等功能,正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此,工厂判断其未来必将有大的发展,认定这正是自己追寻的转产目标。于是坚定信心,敢为人先,一头扎进去并坚持下来,成为国内最早专业研发生产军民两用增压器的厂家之一。正是这一富有远见的转产决定,让企业开始起步,最终在今天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涡轮增压器制造商,并荣获行业第一块中国驰名商标金字招牌。

  

  不离不弃

  坚守阵地不动摇

  

  就在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上马增压器的时候,企业三厂搬迁合并工程启动。根据国家部署,原红远、红灵两机械厂从湖南怀化整体搬迁到衡阳,与原向阳机械厂合并,组建湖南江雁机械厂,结束联合体时代。由于三厂文化差异,6000多职工融合艰难;加上搬迁贷款数额大,负债沉重,所经营的增压器、气门及其他产品的市场需求又长期不见起色等,企业从此陷入了连续10年的特殊困难时期。1988年至1998年,单位年销售收入一直徘徊在两到三千万元,每年亏损数千万;员工工资无法正常发放,严重时一年只发半年生活费;人才大量外流,与低下的经济效益形成恶性循环;工厂多年被列为省级特困企业。为应对资金压力,不得不先后放弃10余种产品。然而,就是在这样困难的局面下,企业却对增压器、气门等情有独钟,始终不离不弃。其实这10年,由于未形成规模,增压器和气门的生产一直处于亏损状况。但天雁人图的是未来的长远利益,坚信增压器等发动机新型部件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根本不为眼前的困局所动摇。企业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求索,集中人力、财力,对引进的增压技术细致消化和改进,日积月累,到1998年时居然研制出了20多个品种,中重型柴油发动机匹配技术初步达到国Ⅱ排放标准,产品开始小批量供应山东潍柴等3家发动机厂。虽然与公司现在拥有650多个品种、匹配达到欧Ⅳ排放、同国内30多家主要发动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格局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重要的是,这一坚守为后来的大发展积聚了能量、扎下了根基。今天,公司“江雁”牌商标之所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凭的正是涡轮增压器和气门产品。如果没有困难时期这份坚守,公司也就没有今天的“驰名”。

  

  机遇来临当仁不让

  坚定担当行业领跑者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由于我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车用发动机日益追求节能减排效应,具备这种功能的涡轮增压器产业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这正是天雁人期盼已久的春天!机遇来临,该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但此时,霍尼韦尔、康明斯等强悍的增压器外资巨头开始登陆中国,民营资本也不断进入,而天雁还处在深度亏损之中。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企业没有屈服,奋力出击,依靠调整盘活、改革减负、重点突破、人才强企、管理提质“二十字法宝”,当仁不让,举起民族大旗,坚定地担当起行业排头兵角色。

  调整经营机制。1998年开始,采取分灶吃饭、分块搞活、分兵突围的“三分”政策,以产品为依托成立增压器、发动机配件、机械制造三大模拟法人公司,实行各自为政、独立核算,打破了延续40多年的“大一统、大计划、大锅饭”僵局。机制盘活后,三大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增压器分公司率先突围,两年后扭亏为盈;另两大公司不久也走出困境,从而带动企业2002年开始整体盈利。

  实行三大改革。抓住2002年国家给予军工企业改革脱困的政策机遇,在经营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的情形下,仍坚持实施分立、破产、重组三项大手臂改革。卸除了债务,移交了学校、医院、社区等公共服务机构,解决了离退休人员养老社会化发放,建立了现代公司制。到2006年,企业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从此轻装上阵,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新时期。

  舞活两大龙头。狠抓研发和营销,不断取得突破。产品研发坚持“三重”:重激励,采取工资倾斜、岗位津贴、项目提成等措施,不惜给突出贡献者送房子、奖汽车;重投入,建立研发机构,配置高精尖研发设施和试验设备,改善研发条件;重合作,与各大主机厂商同步研发,与清华、北大、北理工等一流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公司产品研发工作蒸蒸日上,增压器新品开发数呈几何级数增长。市场营销采取布点、建线、扩网三结合,同步推进。公司营销网点从1998年几乎零起步,到2011年发展到20多家主机办事处、30多家省级总经销、数百家分销点,覆盖了我国内陆全境;常年驻外销售和服务人员达130多人。增压器和中重型柴油发动机气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同行之首。

  优化团队结构。实施“科技精锐之师、管理创新之师、营销虎狼之师”培养工程,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协助研发中心,在行业首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广揽博士、硕士研究生、高级专家(顾问)、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高端英才,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一年一提高。

  加强基础管理。确定以人为本、责任为重、制度为根、效率为魂的管理理念,追求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2000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构建起现在较为完善的GB/T19001-2008、GJB9001B-2009、ISO/TS16949-2009质量标准;2003年,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007年,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构建企业精益生产体系;2010年,实施兵装集团本质安全标准。此外,不断加强战略、财务、成本、资产、内控等其他管理,多方面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

  不懈的努力,让企业2000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态势,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8亿元。公司科研实力迅速增强,新产品开发数2000年前累计不到40个,2011年一年就开发出120多个;新品产值率现已稳定在60%以上。2009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同行业首家获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主导产品涡轮增压器和重型柴油发动机气门,在国内主机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2%和65%以上,研发能力和质量水平居同行前列。软硬实力的提升,最终促成了公司“江雁”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