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小灵
作为一家传统的毛纺企业,阳光集团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毛纺生产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还是毛纺织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打造世界毛纺领域的“硅谷”
将酱油、食醋等各类污渍倒在一款用澳大利亚美丽诺天然纤维制成的西服表面,在无需添加任何洗涤剂的情况下,使用普通的淋浴水流冲洗几分钟,就能将西服上的各类污渍完全去除,再将这件西服晾挂3小时,无需熨烫,又能重新穿着,且照旧笔挺、洋气。这款由阳光人自主开发的“可喷淋西服”让记者大开眼界。由于其在面料结构、面料整理技术和服装整烫技术等3个方面实现创新,先后获得3项国家专利技术,还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成功入选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可喷淋西服”是阳光集团诸多新产品的代表。秉承“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的创新战略,阳光纺织、服装产业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 ;集团内10余位国家级、省市级专家,率领2500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建立了“一站三中心”,即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中心、省级开发中心,保持着平均每天开发50多个新产品的研发能力。
至今,阳光集团已承担了 39个国家科研项目的科研攻关,完成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 26 项,国家火炬项目16项,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7 项,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截至2011年底,累计申请各类专利512项,获授权专利315项。
把服装当作精密仪器来做
在阳光集团科技大厦8 楼展厅里琳琅满目的各种荣誉奖杯中,一块“国际标准化
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
( ISO/TC38 )国际秘书处”的牌子格外引人注意。记者了解到,自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 )国际秘书处2007年正式落户阳光集团以来,该集团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6家企业(5家纺织企业)成为国际标准秘书处、分秘书处、工作组的承担单位,并在 ISO 网站上发布了197个文件,组织了45 项国际标准项目投票,发表了10个ISO国际标准,完成了53项ISO标准复审,工作范围涵盖了与纺织品有关的所有技术内容,阳光集团由此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誉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黄埔军校”。
“把服装当作精密仪器来做”,阳光集团已建立起一套标准化技术开发体系,同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严格质量管理,制订了“前道指导后道”制度:从羊毛到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检测中心进行对应的产品检测,检测数据供后道工序参考,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调整相应的工艺手段,确保每道工艺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产品走高端,市场建终端
“我们过去为51个国家的 100个品牌贴牌生产服装,只拿到15%的零售价”。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坦言,产业链高低区段的巨大落差,以无形之手推动着阳光的转型发展。“阳光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自主品牌,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
“产品走高端,市场建终端”。在原有高档服装品牌“威尼帝”和“庞贝”职业装的基础上,阳光集团又成功推出了“阳光时尚”中高档商务时装,形成了三大服装品牌并驾齐驱的格局。目前,“阳光时尚”已呈现出快速扩张的发展局面,已进入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20多个省会城市,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