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建设全国一流
文明矿区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申爱红

  

  创建全国一流文明矿区是潞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成果的综合性体现,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矿区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漳村矿坚持党政融合、科学谋划、全面对接、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全国一流文明矿区创建的有效途径,把坚持发展、促进发展作为创建的前提和基础,把依靠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创建的目标和方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掀起全民参与创建工作的热潮。

  

  一、围绕发展、促进发展,夯实全国一流文明矿区创建的基础

  

  发展是创建全国一流文明矿区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前提,也是创建工作的重要目的。漳村矿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围绕发展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在潞安集团全力冲刺世界500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品牌企业的战略发展时期,突出矿井安全发展、永续发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从三个方面抓起:

  一是围绕老矿的转型发展,激活潜在能量,放大优势效应。号召职工积极为老矿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以“实施新战略、建设新漳村”为载体,将传统优势与创新优势相结合,努力开拓发展空间。

  二是围绕矿井的安全生产,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大局意识。以“三必到”、“三走到”“三查到”为重点,强化干部的作风建设和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落实,切实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开展以“反麻痹、反事故、反三违”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工作的责任心。

  三是围绕矿井的永续发展,更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步伐。本着造福职工、造福矿山,为职工负责、为历史负责的理念,加快整合矿井的技改扩建、达标达产工作,积极为接续矿井岳山矿的筹建工作提供良好保障。

  

  二、党政融合、整体推进,构建全国一流文明矿区建设的保障机制

  

  建设全国一流文明矿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思想、道德、政治、法制、教育、技术、人才、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工作内容广泛,涉及部门多。根据“十大工程”内容要求和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漳村矿专门成立了以矿长、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和十大工程推进组,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按管理层次进行责任分解,建立起一流文明矿区创建的三级责任体系。将建设全国一流文明矿区“十大工程”涵盖的46项二级指标,141项三级指标全部进行纵向和横向分解,将责任落实到矿领导、职能部门和各支部。通过分解计划、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沟通辅导来保障一流文明矿区创建各项工作的落实。

  部门层将考评体系与党委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社区建设、煤矿生产实施纲要全面对接,实行长远规划与年度计划相结合、季度评价与月度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重点工作应用“三书两表”运行模式,分为四个考评组,由党办、文化办、社区调度、生产科牵头考评。

  各基层党支部按照《漳村煤矿党支部精神文明“十好”竞赛方案》开展工作。将建设全国一流文明矿区考评指标体系与党委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内容融为一体,形成《漳村煤矿党支部精神文明建设“十好”竞赛方案》,由宣传部牵头,对创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计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同时根据考评指标体系内容要求,重新修订了岗位责任书,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岗位和人头。

  

  三、依靠群众、造福群众,形成全民参与全国一流文明矿区创建热潮

  

  建设全国一流文明矿区是潞安集团党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漳村矿建设数字化矿山,实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永续发展相匹配的保证体系,必须全体动员,全企覆盖。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建设全国一流文明矿区的得力“载体”和有效“途径”,通过群众性的创建活动,不断激活人的内在动力,开发人的创造潜能,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形成全民参与创建的整体合力。

  1、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氛围。开展全国一流文明矿区创建工作以来,必须利用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各种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积极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对此,漳村矿相继组织举办了建设全国一流文明矿区专题讲座和创建活动进社区、进家庭、进队组、进机关系列宣讲活动。

  2、不断引深文明矿区创建活动。在“9+1”工程中,文明创建工程是载体,漳村矿不断创新这一载体来开展活动。通过在职工家属中开展“道德模范感动矿山”评选活动,以道德的力量来提升员工的思想素质。通过在服务单位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改进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过程,完善服务标准,形成“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的文明创建氛围。通过开展“51122”创建活动,即每月5日开展志愿者活动,鼓励职工家属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鼓励分配到矿的大学生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力倡导扶贫挤困、扶残助残行为,形成关心弱势群体的公益精神。每月11日开展“文明排队日”活动,通过排队活动来促进和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每月22日开展“路德日”活动,着力推进交通文明建设,下功夫解决机动车抢行、超速、乱停乱放等影响安全和公共秩序的不文明行为,积极创造文明礼让、安全畅通的矿区交通秩序。

  3、提升职工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满意度。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必须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体现、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以“了解社情民意、听取批评意见、实现释疑解惑、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设立了专线电话和专线电子信箱,开设了信访接待日,及时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能够与群众的呼声和愿望相一致,能够更加符合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这些举措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大大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建设全国一流文明矿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营造和谐、促进发展的过程。开展创建活动,有利于逐步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发动广大职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塑形;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干群团结,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化解内部矛盾,维护矿区稳定。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紧扣发展,着眼群众,致力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常抓不懈,不断深化创建工作,力争在跨入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行列的基础上,建成全国一流文明矿区,跨入国家级文明单位行列。

  (作者单位:漳村煤矿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