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 43下03运顺过断层施工,顶板破碎,两肩窝煤质松软,经常掉落小块煤,要求大家‘每道工序前后都要进行敲帮问顶动态确认’”。
“2012年4月7日,对40t刮板运输机检查发现声音异常,判断轴承有问题,拆检发现轴承滚珠间有一块小铁屑,造成磨损加速……”这是笔者在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矿综掘二区一本“安全笔记”中读到的两段话。
笔记的主人是41岁的朱成峰,自2001年担任群监员,至今已走过11个年头,今年4月,他被推荐为兖矿集团优秀群监员。
细心履职保安全
“安全笔记”的设想源于2009年3月的一次班后会。当班长点名批评一名电工在用刀削电缆接头上的冷补胶时刀口向内削。“这个事我在现场也发现批评过一次”, 朱成峰接着班长的话茬说。“就你能,几月几号?”电工反驳。由于时间过去太久,朱成峰记不清详细日子了。
从此后,朱成峰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不管是班前班后会、安全学习政治学习,总能看到他捧着笔记本时不时地写写划划。凡是与安全生产工作有关的知识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难点,平常工作中接触到的政策文件等,他都一一记录在 “安全笔记”上。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哪些环节职工容易疏忽、容易出现问题,自己心中有数;二是能举一反三,总结归纳出“三违”易反复的规律,做到对症下药及早提醒。
去年12月4日,在整理笔记时,朱成峰发现青工小王工作粗枝大叶并连续不规范作业,成了全区的“违章大王”。他借故到小王家“串门”时,发现小两口谁也不理谁,原来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小两口同时上小班,孩子上学接送成了问题。了解情况后,朱成峰让自己的妻子先担起接送孩子的任务,又多方联系给小王家物色了一位保姆。解除了后顾之忧。小王工作安心了,如今也是个安全生产的骨干。
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朱成峰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有人说他用本子记 “黑账”,但他从不在意,继续坚持自己该坚持的事。“1月31日,小李连续3天上班都无精打采,这样下去会影响安全!”记在笔记本上的这句话成了春节后朱成峰最大的心事。通过家访、谈心,班前劝导、班中嘱咐、班后唠叨,终于使小李改掉了“下班进网吧,上班头一耷”的恶习。
排查隐患是天大的事
“横到边”、“纵到底”,决不留下任何死角;带笔下井,细心记录下每班的安全经历,通过观察总结自己和工友在现场的得与失,安全上的对与错成了朱成峰的乐事。一次,井下1304轨顺因过断层、矿压集中区,造成大面积顶板破碎,随时都有掉顶的危险,他立即下了停产支护顶板的命令。在他的监督下,职工们有的扛棚、有的运柱子,没有一个人有怨言。他在当天的笔记中这样写道:“在井下一线工作22年,我知道一个小小的隐患威力有多大。虽然群监员没有什么权、但是能帮矿井排查掉一个隐患、一处漏洞,对我来说,就是救命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在朱成峰“安全笔记”里,笔者读到一些有意思的数据:2月4日,给没有掩实的矿车加木刹一个;2月11日,在超长的物料上系标志一个;2月28日,把合不严的道岔下面杂物清理干净……通过这样一些小事,朱成峰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了职工遵章守纪、按章作业的自觉性,有效地把班组职工凝聚成一个坚实的安全堡垒。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朱成峰的笔记内容渐渐丰满起来。针对机电设备在管、用、修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归纳总结,朱成峰设计了设备动态巡查表和机电设备常见故障排查程序图,推行“一看、二听、三问、四查”四步快捷检修法,为区队安全高效快掘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还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主动协助工区技术人员编写职工岗位培训教材,特别是根据S150掘进机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掘进机的原理、功能、维护及日常维护中的常见故障的排除,向职工进行详细讲解,带动了全区职工素质的整体提升。
朱成峰认为,“安全笔记”只是一种形式,把功夫下在参与安全管理上,下在提高职工安全素质上,才有得记,才记得更有意义。眼下,写“安全笔记”正在该矿278名群监员中成为一股热潮。
(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