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20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财富论坛:城市营销的新战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成都希望借助《财富》论坛的影响,将自己进一步推到全球投资者的眼前。在区域经济竞争日渐加剧的同时,借力国际性政经论坛展开城市营销,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城市之间较量的一个新舞台。

  □  彭戈

  

  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花落成都。为了这个结果,这个中国西部城市努力了3年。

  在成都以盛大新闻发布会宣布其获选之时,而其他的竞争城市只能“失意”地等待下一次机会。

  

  “财富”之争

  

  《财富》论坛主办城市的选择标准,并不一定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一定是经济发展具有活力、不断创新的地区。

  “2009年传出《财富》全球论坛组委会有意再次在中国举办《财富》论坛的消息时,成都就已决定参与承办申请。”一位成都市政府人士表示,在2010年6月南非《财富》全球论坛举办期间,成都就专门派人参会,找到《财富》高层论坛沟通,主动表达承办第十二届论坛的愿望。“成都是唯一一个主动邀请《财富》全球论坛前往主办的城市。”成都的举动,令《财富》杂志主编苏安迪对这个中国西南城市产生了兴趣。

  南非《财富》全球论坛结束之后,论坛组委会开始考虑下一届论坛的中国举办城市。

  “《财富》论坛主办城市的选择标准,并不一定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一定是经济发展具有活力、不断创新的地区。”苏安迪表示,在这样的标准下,包括成都、上海、杭州、重庆等地都纳入《财富》论坛组委会的考察视线。从2011年年初开始,《财富》论坛组委会开始对纳入目标的各城市进行逐一考察,在各城市考察期间,论坛组委会成员无不受到当地政府的盛情接待,对于承办论坛表达出了十足的诚意和热情,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各个城市长时间的考察。“其他城市我不知道,但对成都的考察期间足足持续了一年半时间。”成都市的一位官方人士表示。从基础设施、气候环境、经济活力、政务环境、500强企业入驻情况以及外国投资者对当地城市的评价等众多内容均纳入论坛组委会考察内容。而成都城市活力、良好的政务环境和高度发展的经济给组委会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各城市激烈的竞争下,成都最终胜出。

  

  城市营销战

  

  在上海《财富》全球论坛举行的一年多时间里,就有70多家世界500强公司进入上海投资、设立地区总部或者研发机构。在外资入驻狂潮的带动下,大量的内资企业也进驻上海。

  成都全力争取《财富》全球论坛的举办权,正是其“城市营销”战略中一个重要载点。而借助国际性政经盛会来推广当地城市形象、促增商业机会也成为近年来许多城市进行城市营销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每一届的《财富》国际论坛都会吸引到数百名全球政坛领袖和全球500强CEO前往参会,这对于主办地城市而言,是一个推销自身的绝佳机会。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营销学会会长李蔚表示,举办《财富》全球论坛至少能给成都带来三大利好:“一是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让世界更了解成都;二是能进一步推进成都的国际化进程;三是对于成都吸引国内外投资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根据此前在中国举办的三届《财富》国际论坛的情况来看,论坛带给主办城市的声名和财富效应表现得十分明显。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举办之际,正是上海浦东开发行程过半之际。打造上海的国际化形象、拉动外来投资成为当时上海的一个明确目标。参加过历次在中国举办的《财富》论坛的商务部研究院研究院王志乐表示,在上海《财富》全球论坛举行的一年多时间里,就有70多家世界500强公司进入上海投资、设立地区总部或者研发机构。在外资入驻狂潮的带动下,大量的内资企业也进驻上海。

  “财富论坛不会在当期对主办城市带来特别明显的效益,但后续效益特别明显。”李蔚表示,在上海那一届《财富》论坛期间没有签订任何合同或合作协议。“但在会后一年的时间内,上海增加了70亿美元的合同。”对此,《财富》杂志主编苏安迪表示,论坛会带给主办城市更多的机会。“现在去问问全球500强CEO,有多少人来过成都,我相信至少一半人都没有来过。但论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了解和认识这座城市。”

  “对于中国城市而言,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城市营销观念的发展,这样的竞争在未来将更加激烈和明显。”李蔚表示。

  链接:

  

  疯抢“财富论坛”的背后故事

  

  借助国际性政经盛会来进行城市营销,《财富》全球论坛并非孤例。此前,全球经济界的另一场盛会: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也引发国内多个城市之间的申办竞争战。而夏季达沃斯论坛也为大连和天津两个主办地带来了丰厚的收获,大大提升了这两个城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迄今为止,两地仍在争取各自城市成为夏季达沃斯的永久举办城市,而包括杭州、成都、青岛等城市一直觊觎在侧,希望能从两城手中抢走举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