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记者问我:“作为百年家族第四代成员的一名香港商人,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精力去关注中国家族企业的事呢?”我一时语顿。其实,记者所提的问题,在李锦记家族成员中也曾向自己发问过。我们回顾李锦记家族走过的123年、传承四代的历程,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成员间曾发生股权纠纷,甚至闹上法庭,令家庭分裂、亲情不再、企业负资产经营的沉重历史教训,最终让家族得到了“家和万事兴”的正面感悟,而这一句教化了多少家庭的古训,我们却是以沉重的代价换得。
大凡成功的家族企业一般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创业阶段,基本上是创业者放手拼搏的阶段;到了第二代,多是以兄弟姐妹合作与团队精神为主导;第三代及以后则需要完善的系统来维系整个家族及企业的和睦与顺利发展。
内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大部分家族企业都还是由创业者执掌,仍然处于第一阶段。但在未来的5至10年,如何实现顺利传承与发展,将成为中国家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本着“直升机思维”的高度,成立了“家族企业群体事务部”,专门研究家族企业问题,将“治未病”的理念与其他家族企业分享。
近年来,在与不少家族企业创业者沟通的时候,经常会讨论到面对家族企业“家族”与“企业”哪一个应该摆在首位的问题。我认为,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特点,没有绝对标准的“对”或者“错”,只有“合适”或“不合适”。我们的体会是,“家族”涵盖了大家庭里的方方面面,而“企业”只是家族的一部分,家族犹如一棵大树的根基,企业只是大树的枝干。
基于这种认知,李锦记家族委员会成员由我的父母(第三代)和我们兄妹五人(第四代)构成,下设了五个部门。我的父亲李文达先生待人宽容,从善如流,虽然年事已高不再承担家族具体事务,但他乐于接受并支持我们晚辈对于家族建设有贡献的思想,每次都积极参加家族成员沟通的活动。大哥李惠民负责家族投资部,姐姐莫李美瑜管理李锦记基金,二哥李惠雄是李锦记有限公司(酱料集团)的董事长,三哥李惠中是家族办公室负责人,我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董事长兼CEO,同时负责家族学习与发展中心。我们每两年会重新讨论家族成员在家族委员会中的分工。
反之,如果把企业放在首位,若一旦企业不成功,家族就像涣散了一样,一些不愿意或没能力承担家族企业业务的成员,就会感觉自己被排除在家族之外,部分家族成员也会觉得无用武之地。显然,这很不利于达至“家和”的大目标,我们的体会是,把重视家族的治理置于企业管治之前,是更有前瞻性的观念,有了治理好的家族,才能有好治理的企业。(据相关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