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15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线”区长刘贵林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点击淮北袁庄矿网页上“干部下井”一栏,你会发现,被大家称为“一线”区长的矿运输区区长刘贵林下的小班特别多,矿上规定正科职每月小班下井5个,他要下到10个以上,是矿上规定的两倍多。除了外出学习培训,他每月下井总数在全矿正科职中也是名列前茅。2011年他又被矿评为“优秀管理人才”。

  在矿领导的心中,刘贵林是一个作风踏实的中层干部;在职工的眼中,他是一个能吃苦的好领导。

  前不久,该矿上马综采过程中,综采支架顶梁等大件运输安全是最令人担心的事儿,建矿52年历史上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庞然大物”。不要说安全事故,矿车掉个道都是个大麻烦,一个专用车加上大件的重量接近6吨重,怎么去拿道?对此,他与区领导班子做好人员、工具准备,制订好安全预案后,重点加强干部跟班。在井下,运输最难的地段他必须去,监督好斜巷松车安全;在巷道,看到综采设备运输车辆运行,他大声叮嘱司机控制行车速度,确保安全行驶;就连大型设备与平板车之间的连接插销是否牢靠,他都要不失时机地询问装车人员。在他的带动下,从区领导到班队长及全体职工都用心、用力做好本职工作。历时一个多月,安全运输近800车综采设备大件,不要说碰手碰脚事故,就连一次重车掉道事故也没有出现,最难做的事,达到近乎完美的效果。而在综采大件运输期间,刘贵林没有睡好一个囫囵觉,没有正式休一个班。

  “每月下井17个,值班再加上开会,每天基本上都在矿里。”有人给刘贵林算了一个时间账。每逢周末,他与支部书记必有一个人周5上夜班、周6值班、周日上早班,把握住安全重点时段;每天夜班班前会,他和支部书记必有一个到场。难怪有人叫他“铁人”。去年检修期间安装副井操车系统,刘贵林在早班、中班跟班的同时,还要把夜班的任务安排好后方才回家,每天在矿上最少都要待上15个小时,在他的感染下,大家工作效率倍增,副井操车系统提前实现系统闭锁。

  刘贵林干过班长、队长、副区长,2011年担任了区“一把手”。一步步走来的他,工作经验十分丰富。一次,井下三水平行人上山乘人装置减速机声音异常,大班安排检修工下去处理后,中班有人汇报异常声音虽然小了,但还是有。不放心的他夜班下井又去现场仔细听,听声音他怀疑是减速机的轴承出了问题,随后打电话叫检修工带着工具过来,检修工打开轴承修理了一下,异常声音马上消失。这一听,又消除了一处安全隐患。

  作为区长,有人认为有的工作他不必亲力亲为,交给他人就行了。可刘贵林却认为,亲临工作现场,尤其是一些大的工作,他的经验能帮上忙。2011年,矸子山下架出奇地顺利与他的经验分不开。接受以往的教训,矸子山下架一是必须固定好大架,二是滑轮上的钢丝绳不能缠绕。为此,事先刘贵林就向矿上多申请了两台“稳车”,当钢丝绳拉动大架时,在大架两边各有一台“稳车”拉紧大架,防止向两边摆动。同时,事先在滑轮的钢丝绳上穿上钢管,因此没有出现钢丝绳相互缠绕耽误工期的现象。矸子山下架原定至少4天完成,结果一个原班结束,矿领导高兴得要奖励刘贵林。

  “省下的就是赚来的”。身为区长的刘贵林,常利用自身业务技能,带领班组人员开展修旧利废,做到可维修的设备绝不报废,可节约的材料绝不浪费,每年为矿节约材料费投入达40余万元。

  刘区长的“一线工作法”,不仅带出了一只好队伍,还出色地完成矿上交给的各项任务,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上了台阶。截至2012年2月6日,实现安全生产7240天。运输区多次被矿评为“示范科区”,被集团公司、矿授予“六好区队”等称号。在2011年全矿干部年度考核中,运输区领导班子,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被矿评为“优秀班子”。刘贵林本人也多次获得了集团公司“五好职工”、“安全先进个人”;矿“职工标兵”、“党员标兵”、“优秀技能人才”、“优秀管理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袁庄矿,刘贵林工作突出,但为人低调的他没有一点张扬的迹象。在办公室很少能找到他,他坚持一贯的工作作风,奔波在矿井运输战线的前沿。

  (刘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