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各类特色美食所包围的现代人,估计“吃什么”是每天都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大众点评网的悄悄流行似乎帮助人们解除了这一小小的烦恼。引领食客消费,把天下美食与用户分享即是大众点评网的核心理念,更是创始人张涛的创业初衷。
寻找美食
张涛在业内保持着一贯低调的作风,至今为止有关其本人见诸媒体的报道寥寥无几。
他同国内多数互联网精英一样是个海归派。张涛在美国有着10年的生活经历,曾经担任过IT咨询顾问的工作,于2003年回国。回国后他决定要做一名创业者,开始便把目光也锁定在了互联网领域。当时国内的IT公司几乎都在模仿国外的运营思路,不想步别人后尘的他想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商业模式,可究竟从哪里开始,他一无所知。
张涛是地道的上海人,对美食情有独钟,且略带有上海人特有的精致要求。在回国初期,他常会因为到哪里去吃,吃什么而绞尽脑汁,时常也会向朋友请教,但结果似乎差强人意。他也积极地从报纸、杂志搜罗各类信息,而这些资讯往往会因掺杂着商业的成分而让他大失所望,在这样的困惑之下,张涛便想到创办一家由大众参与的美食指导网站,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真实的评论
回顾创业之初,在张涛看来最难的并不是创业资金的紧缺,最让他担心的是他认为中国人跟美国人相比偏于内敛,这个平台推出来后有没有人评论,会不会出现只有人看、没有人写的尴尬局面,对此他自己心里一点儿谱都没有。所以张涛想先看一下反馈如何,如果做一两个月没什么起色就准备换一个项目做。于是,他自己搜集了一些餐馆信息,找到可以评论的“靶子”。
初创期并没有人参与进来,为了增加人气他只好“逼”着高中同学和亲戚朋友到上面去评论,再让他们邀请其他朋友去评论,由此形成滚雪球的效应。
从公司创业之初,张涛一直坚守着真实点评的信条。目前为止大众点评网已经发展到了5000家的商户,他说:“如果我们不能够真实反映大众的信息,这样就大大地违背了初衷,公司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动力。”很多商家为了赢得好的评价雇佣“水军”来评,为了打击虚假评论,公司开始了诚信系统的开发,可以通过数据程序把虚假信息完全过滤掉。张涛说:“我们作为一家搜集用户信息的平台,保持评价信息的有价值才是生存的关键。”
开始备受瞩目
作为Web2.0的先驱者,张涛深刻体会到用户的体验就是产品,而只有扎实地做好产品才是稳健经营的核心,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大众点评网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随着客户访问量的增加,网站的盈利模式也逐渐被开发出来,目前主要收入是依靠广告,网站和商户合作了很多的会员积分卡、优惠券,用户使用这些优惠可以给商户带来更多的客流、人流,而网站则获得相应的收入。其次是利用自己的渠道平台的优势,向餐馆收取佣金,以积分形式返还给会员一部分后,剩下的为网站收入。同时《餐饮指南》书籍的出版也是收入来源组成的一部分。
目前大众点评网的月浏览量在4200万,点评数量近2000万条,平台收录商户超过150万家,手机用户下载量超过1800万,大众点评网成为了现金流健康且口碑较好的公司之一。随着手机用户的普及,也让大众点评网迎来了新的机遇。曾经喧嚣一时的团购目下因为资本寒潮的来袭而曲终人散,业界则纷纷把目光投在了大众点评网的身上,仅2011年就有70家VC把大众点评网评为最具价值的公司。
在2008年,大众点评网就已经具备上市的条件,然而张涛坚持稳中求胜。当所有人都堆积在团购网站上时,张涛固守着自己的一片宁静,与他的低调完全统一,张涛抓住了Web2.0领域的行业本质,在风云突变的互联网领域坚持夯实基础,最终赢得了自己的爆发。
(摘自《中华工商时报》 郑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