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28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重读《史记》有感

  

  □ 王 飞  

  新老接替,事业发展,都需要用人。古人云:为政之本,莫若得人。早在夏朝初期,当帝尧年届七十,准备退位时,问谁可以接班?马屁精放齐说:“嗣子朱丹开明。”尧鄙视地说:“哼,凶顽,不用。”尧又问谁可以接班?讙兜说,共工可用,也被尧否定了。后来,尧选定了舜。尧认为,“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从而留下了“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的警世名言,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实践证明,尧的选人用人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其眼光与胸襟,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

  虞舜生长在一个名叫重华的瞎子家。重华心狠手辣,后妻狂放不羁,后妻所生象傲慢无礼。舜虽受尽百般虐待,却能以德报怨,忍辱负重,不改孝心。尧听了大臣们的介绍后说:“吾其试哉。”于是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舜作妻子,以观其内;拨给九个男人供他调遣,以观其外,舜都表现良好。后来发生的两件事,则进一步证明舜命智非同寻常。这两件事是:父亲瞽叟和弟弟象,为了除掉舜,先是让他到茅草房上去修屋顶。待到舜上去后,狼心狗肺的父子二人居然在下面放起火来,意欲把舜烧死。机智的舜见状,奋力撑杆,纵身而下,从而躲过了一劫。后来,父子二人又合谋让舜去淘井。当舜下到井下后,他们不是帮舜作业,而是挥动铁锨往里填土,欲把舜闷死在里面。面对这一险情,舜机智地从井壁旁的一个空洞里逃了出来。尽管如此,舜依旧对父亲毕恭毕敬,对弟弟疼爱有加。所以大臣们认为舜能够担当治理国家的重任。为进一步测试舜的才能,尧让舜备述五典,五典能从。把他介绍给百官,百官宾服。接着,尧又让舜入山林川泽,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经过反复考察,尧以为舜是圣贤,于是说:“你谋事周而成绩可嘉,我已考察你3年了,现在你可以登帝位了。”面对如此重大的提拔重用,舜再三谦让,不得已,才不露声色地应承下来。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此前,舜鉴于禹功劳天下,荐禹继位。十七年舜崩后,禹遂即天子位。禹继位后举皋陶,而皋陶卒,于是举皋陶之后益任之政。禹任职十年崩,天下授益,益让禹之子启,是为夏后帝启。从此,尧舜开创的禅让制被世袭制所替代,中国迈入了封建主义社会。直到孙中山推翻帝制,我国才从家天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建国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禅让制是一种很好的政治制度,它对不拘一格降人才,起着关键性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私营企业就不用说了,但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而言,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为利一人而病整体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譬如,明明这个人德不足以服众,才不足于堪任,可主要领导总感到其与自己走得近,又属于同一思想体系,于是便力排众议,千方百计把他拉到关键岗位上来。至于其上任后能不能对党和人民做出卓越贡献,就不再考虑了。还有的因多次从某人身上得到好处,认为不从政治上予以提拔无以为报,因而便不计后果地硬是把他提拔上来,结果是屡屡帮其“擦屁股”,弄得苦不堪言。再就是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自身利益,对有关系、有背景的官宦子弟或亲朋好友备加关照,违规提拔,即使群众诟病有加也我行我素,从而导致利了一人而害了事业问题的发生。

  现今官员提拔为什么难以做到“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呢?我认为古人对此看得非常透彻:“人心不同,譬若其面。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认为“赏人必酬其功,爵人必甄其德”。特别是祖宗关于“国安则臣蒙其庆,国危则臣亦先亡”的论述,可谓振聋发聩,为政者不可不察。

  (作者系山东能源肥矿集团贵肥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