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小小剪纸 竟然剪出4个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2011年,对于中国的文化产业无疑是个“丰收年”:电影票房突破120亿元;动漫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而在资本市场上,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凤凰传媒上市,募集资金44.79亿元。

  在这些恢弘磅礴的数字背后,那些微小的身影何在?那些正经历着艰难转企改制的地方小剧团的演员们,那些在公园里天桥下也快乐演出的民间艺人们,还有那些每天都枯坐一处一刀一剪兢兢业业的手工艺人,对于他们,这个席卷而来的文化产业热潮又意味着什么?

  

  “80后”的花会情缘

  凌晨5点,北京的天还是一抹黑,孙倩已经起床开始化装,40分钟后,顶着浓艳的戏装,孙倩出发赶往集合地点。

  平时是同仁堂制药厂的一名统计员,演出时穿上行头就是北京市“群英同乐小车圣会”的一名“80后”演员。小车会是有2500年历史的民间花会的重要会档之一。

  孙倩通常扮演的角色是坐车的“娘娘”,演出时她需要操纵重达30斤的道具,但从小练习的她对此得心应手,并乐在其中,“我对花会的热爱源于家族传承,打从爷爷那辈起就玩这个,从小我父亲和他的伙伴们聚会练习的时候就带着我。”

  2011年,“群英同乐小车圣会”演出40余场,其演出非常灵活,既有大型文艺表演,也有农村的节日庆祝活动,甚至公司开业、婚礼接亲都会请他们增添喜庆。“最频繁的时候,一个月的每个星期都有演出。”

  孙倩介绍,小车会每年演出的收入情况还不错,每年会组织所有会员外出旅游两次。每年的春节是他们演出场次最集中的时候,也是他们一年最忙的时候,今年他们已经确定的场次有20场。

  

  小剪纸大财富

  记者拨通河北蔚县周永明剪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广的电话时,他刚刚给厂里的工人们放了假,他的声音透着浓重的疲惫并不时地咳嗽,春节期间繁重的订单任务把他累病了。“去年一年我们的剪纸销售量在几十万套,收入过百万元,春节期间的剪纸对于我们来说,属于低档化产品,比较简单粗糙,但要求量大,也挺累人。”

  周广自幼跟随父亲周光明(其父是民间剪纸大师王老赏的弟子)学习剪纸艺术,至今已有40余年。他1985年开办剪纸厂,是蔚县第一家私人剪纸厂,当时只是兄弟几人合办的家庭式小作坊,如今,已经发展成有38间工作室、106名工人的大厂。

  回忆近30年的创业经历,周广说他从未为销售渠道发过愁,“我从来没有出去拉订单、跑渠道,我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也有美国、日本的客人,但都是他们找上门来的。”

  除了周广这样的剪纸世家,在蔚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剪纸产业,周占胜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周占胜放弃了跑煤炭运输,捡起了祖传手艺,加入到剪纸产业中,现在,周占胜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剪纸厂,平常有10名工人,订单多时,还会再雇人。现在不光是国内的客商会登门拜访,他的剪纸还销售到了国外,意大利一家公司专门代理了他的剪纸。(摘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