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马锅头”带云南工艺品闯天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大一时给同学带云南民族饰品的一次经历,让昆明小伙苏建益发现了商机,从学校角落十平方米的小店到店面选址商业街,从借来10万元启动资金到现在企业资产达2000万,苏建益变成了真正的大老板。

  给同学带纪念品“开窍”

  

  2002年,苏建益考取了吉林长春的一所高校,主修社会学。他是土生土长的昆明人,之所以选择到长春求学,用他的话说就是想出去闯闯。

  “带点家乡的特产给兄弟们开开眼吧!”大一下学期,在同学的一再要求下,苏建益将云南独有的东巴文字、蜡染、葫芦丝等带到了长春,“当时带了四五十件工艺品去学校,发给朋友之后,还剩下一半左右,朋友们就出主意让我卖掉。”于是苏建益贴出了自己制作的宣传广告,在广告上写出所贩卖的物品、宿舍号和联系电话。可几个月下来,询问者寥寥无几。

  转机出现在大四的“甩卖季”,苏建益带着二三十件工艺品“混在”了大四学长们的甩卖队伍中,“当时卖的效果很好,不仅收回了成本,还赚了200多元路费。”看着自己赚来的“第一桶金”,苏建益不禁自问:“我能否开拓个市场呢?”

  大二上学期,他背着家里人将4000多元学杂费全部用来买云南的工艺美术品带到长春。“我当时很有信心能赚到钱,想着等赚了钱再交学费。”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到学校就得知不允许张贴广告或在宿舍卖东西。无奈之下,苏建益只能在学校的一个偏僻角落,以每个月600元的价格租下10平米左右的空间,小店就算正式营业了。

  平均每月3000多元的营业额、百分之六七十的利润让苏建益的信心越来越足。不久,苏建益雇了一个店员,真正当起了小老板。

  “进军”商业街销量大增

  

  苏建益开店的事情不久就被同乡说漏了嘴,本想着小店会被父母强行“叫停”,谁知却得到了父母的默许,大三上学期苏建益带着2万元出发了。

  他放弃了位置偏僻的小店,选择了在学校最繁华的位置,租下每年租金1.3万元的店面销售民族饰品,每个月有将近1万元的营业额。可在校园里的店面毕竟辐射范围小,时间一长,销量开始下降,此时的苏建益果断出手,进军长春繁华商业街。

  年租金7万元,对于大三还没有毕业的苏建益来说“太难了”。幸亏一位看好他的老师出资5万,一位好友入股2万,苏建益又向朋友借了2万,加上自己之前赚到的不到2万元钱,苏建益在商业街开店了。

  经过十多天的前期准备,苏建益的云南民族饰品店开业了,“每个月大约有2、3万元的收入。”苏建益说。

  但开店不到三个月,苏建益就遇到了第一个竞争对手:一家藏饰店在他店面旁边开了起来。但他马上转变了经营思路,“两家都有的商品就压低价格,更多的时候靠产品差异化经营,员工经过培训,赋予每件产品以文化底蕴,还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这样经营了几个月,竟有人来咨询加盟连锁的事宜。此后,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店面加盟。

  (摘自《生活新报》 王学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