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生产动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通过验收

  

  12月3日,历经6年多的筹划建设,“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在淮南矿业集团和中国矿业大学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组评审验收。   

  200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由淮南矿业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组建“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分别在淮南矿业集团和中国矿业大学设立验证基地和研发基地,以此推进瓦斯防治的自主创新,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该工程研究中心在预备期间完成了国家、省(部)级科研开发项目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行业)级奖8项;制定技术标准10项、申请45项专利和著作权登记,其中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著作权登记4项等,形成了煤矿瓦斯治理研究开发关键技术。

  该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关键技术经工程化研究与验证后,通过市场化机制,向以山西省为重点的全国主要高瓦斯矿区实现了技术转移和扩散。目前在安徽、山西、陕西、河北、黑龙江等主要产煤大省的20家大型煤炭企业推广应用,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蒋明)

  

  山东:

  “科技兴煤”6年投150亿元

  

  在海下采煤,在千米以下矿井实现安全高效作业……“十一五”以来,山东煤炭系统累计投入150亿元用于“科技兴煤”,其中高承压水防治、冲击地压防治、高温热害治理、海下采煤和高硫煤煤化工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山东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埋藏深度大,衰老矿井多,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村庄建筑物下压煤严重,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威胁严重,开采条件日趋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近年来,为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全省煤炭系统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集中开展了11项重大课题的技术攻关,一些关键性、前瞻性技术难题得以攻克。

  这期间,山东重点抓了110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和16项重点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全省煤矿共完成科技成果961项,其中承担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7项;有364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2项,有力促进了全省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吕福明)

  

  灵新煤矿:

  跻身首批国家绿色矿山试点

  

  近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首批37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神华宁煤集团灵新煤矿成为宁夏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近年来,灵新煤矿坚持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加强和改进绿色矿山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推动了和谐矿区建设。

  据了解,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的企业,国家将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依法优先配置资源和提供用地,建立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等税费减免制度,并加强技术政策引导。

  (阎文华)

  

  千牛公司:

  获全国煤炭建设工程QC成果一等奖

  

  12月7至9日,全国煤炭建设工程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会在厦门举行,重庆能源集团巨能千牛公司QC成果《实现煤矿井巷工程施工排水自动化》获得全国煤炭建设工程QC成果一等奖。

  千牛公司获奖QC成果是在该公司松河项目部实践运用中得出的。该项目部过去井下水仓排水要专门安排人员值守观察水位,以保证不造成水位过低而烧坏潜水泵。现在,该项目部通过多次的研究和改革,采取在井下水仓安装自制的控制集成电路及水位传感器,自动感应水位并控制水泵的启动和停止,实现了水仓无人值守自动抽水工作。这一成果不仅提高了水泵的抽水效率,同时还减少了水泵的损坏率,而且安装该装置的工作面一年还能节约10万余元的人工成本和设备维修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益。

  据悉,此次共有来自全国煤矿建设单位的99项QC成果参加发布会,而该公司的另一项QC成果《提高煤矿井下卸矸效率》也在此次发布会中获得优秀奖。

  (王华 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