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播种文化 收获安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吴辉

  

  “两巷像超市一样规范有序,支柱像路灯一样笔直,老塘挡邦像城墙一样坚固”。这是日前安徽皖北煤电恒源股份在刘桥一矿664工作面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时,带队的一位领导对该区工程质量的评价。创造这些安全生产佳绩的正是有着光荣传统、被誉为刘桥一矿王牌区队的炮采区。

  炮采区不仅取得连续安全生产十多年的优异成绩,2010年以来连续两年赢得恒源股份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在该区的召开,连续被矿上评为示范采区、免检工程。今年以来更是消除了微伤事故,“三违”指标大幅度下降,呈现出安全、高效、和谐发展的可喜局面。

  “文化的建塑比制度更能够影响人、塑造人、规范人。近年来,我们由最初的抵触到被动地执行,再到自觉地践行,直至现在确实尝到了文化带来的甜头,再也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滋养了”。 炮采区支部书记李骚谈到企业文化、特别是安全文化给该区带来的变化时如是说。

  

  “三三整理”让“子弹”不再飞

  长期面对平均30多度、局部地点超过55度的大倾角工作面生产,如何在“不走平常路”的情况下“摆平”安全这只笼中虎,“三三整理”在生产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该区从班前整理情绪开始,值班人员不断提醒职工,一定要记住自己是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地点、从事一项特殊的工作,安全这根弦时刻不能松。特殊的生产环境,让该区职工摸索出了一套针对大倾角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三板两绳”防护法,即:脚手板、挡煤板、护身板、支柱防倒绳、顶梁防倒绳。班中随时整理、规范“三板两绳”的使用已成为每个在岗职工的自觉习惯,就如同正确佩戴自己头上的安全帽一样。良好的整理习惯和防范措施,根本上杜绝了以往大倾角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飞矸伤人事故,让“子弹”不再飞。为确保下班人员的施工安全,在本班人员离开工作面之前,班队长配合安监员将工作面各种安全防范措施、特别是“三板两绳”使用状态彻查一遍已成为这个区交接班的保留项目。

  

  诚信档案成员工绩效“晴雨表”

  在炮采区会议室内,一块职工诚信档案记录牌显得十分显眼。上面分别用红笔和蓝笔记录着干部员工的诚信和失信行为,以及所受到的相应奖励和处罚。为提高诚信档案在规范干部员工行为上发挥最大的效率,每班由班队长对当班员工的行为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升井后填写在公开栏内,同时也能在当天的工资报表中体现出来,让员工切实感受到爱岗敬业、对本职工作诚实守信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建立诚信档案,培养员工讲诚信的意识是该区践行安全文化,引领员工以诚立业,以信保安的“过人”之举。近两年来,该区先后制定实施了了《员工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员工诚信体系建设及实施办法》,将诚信进行制度化管理,培养员工讲诚信的意识。如今,诚信档案已经在岗位聘用、奖金分配、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先评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诚信是人品的第一素质,是员工安全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已成为该区干部职工的共识。

  

  “手指口述”绘出安全新画卷

  “手指口述”通过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等一系列行为,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进行确认,使“人”的注意力和“物”的可靠性达到高度统一,从而达到避免违章,消除隐患,杜绝事故的目的,实现工作现场零隐患和对零星事故的有效预防。炮采区管理者一接触到这一先进管理方法,便有“相逢恨晚”之感,很快便制定方案,并积极实施。

  面对新事物,从来都不乏反对声。为此,该区领导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利用矿上给配置的电教设备,下载采煤专业“手指口述”教学视频,利用班前、班后及周六安全例会等时间,组织职工进行观看,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走过了从看不惯到跟着干的过程。

  在近期恒源股份组织的对该矿进行的一次员工员工“手指口述”检查验收过程中,安监局一位领导对该区员工进行验收时,发现被抽查的前几位职工都是对答如流,初以为是区领导故意安排,又在工作面随机抽查了几名职工,结果还是一样地从容不迫,侃侃而谈。该领导信服地伸出了大拇指。通过“手指口述”的运用实施,各级管理人员惊奇地发现,员工自觉行为、自身素养、自律意识、自保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在该区已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