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主席陈江和早年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后,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短短几年中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就停止不前,他日思夜想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总是依靠一个石油公司客户,如果有一天,石油公司不能再为自己提供市场和利润,该如何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又如何养活自己的员工?
他强烈地意识到,未来,企业还是应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一个现象引起他的关注,印尼的森林行业都在出口原木,而不少原木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后,被加工成夹板再返销到了印尼。一立方原木出去,只有0.5立方夹板回来。即便如此,加工厂家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润。此时,陈江和脑中盘旋着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印尼直接生产夹板,利润不是更可观吗?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陈江和开始筹建自己的第一间工厂——三夹板厂。
在印尼做夹板生意,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想法。直接出口原木收益快,钱非常好赚,而建工厂、做工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麻烦自不待言,回报率如何还未可知。
别人不愿意或不屑于做的事情,陈江和总是愿意去尝试。
于是,他跑去找当时的印尼工业部长申请夹板生产准许证。工业部长是中将,在当地很有影响力。
中将对他当时的想法并不认同,毕竟有很多人来拿准许证建工厂,到头来都没有建成。他这么一个毛头小伙儿,怎么能建得成?
陈江和信誓旦旦地表示:“建一个夹板厂一般需要两年,我大概14个月就能建成。”
果真,陈江和仅用了13个月就建好了一个投资千万美金、用工2000人的厂子。1975年8月7日,这是一场隆重的庆典,印尼总统率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当他们拿起剪刀剪彩的那一瞬间,26岁的陈江和觉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工厂终于诞生,梦想之花离璀璨更近了一些。
工厂建好后,其运转能力比陈江和想象的好很多,工厂两三年就实现了盈利,几年下来,获利颇丰。
无论是机车铺时代,或者是夹板厂时代,陈江和所作的每个决定都离不来“远见”二字。
当夹板厂建成、投产,而且产出效益远远超过预期时,陈江和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另外一个梦想。此时的他,已经将他的目光瞄准在下一个目标之上——建造科林奇工厂。(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