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03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淑女屋折戟IPO 何以成为业内笑话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

  

  11月2日,深圳淑女屋股份有限公司IPO被否,一度成了业内的笑话,主因就是其过度包装的招股书。

  淑女屋招股说明书援引第三方调查数据称,“淑女屋”品牌仅次于几个国外知名女装品牌,受欢迎程度超越Dior、Esprit、Prada、CK、LV等,在国内品牌中位列榜首。

  这份让舆论哗然的报告,直接让淑女屋成为今年IPO整体通过率不高的服装行业的一枚“杯具”。今年以来,共9家服装类公司IPO,其中森马、九牧王、朗姿以及卡奴迪路4家闯关成功,其余珠海威丝曼、福建诺奇、山东舒朗等5家服装企业被否。

  

  过度包装的奇葩

  

  淑女屋被否凸显企业多方面不足。比如,存货管理风险,生产依赖代加工、家族持股比例高等问题。

  把淑女屋推向风口浪尖的这份排名报告的数据来源,是由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深圳市贸工局、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等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做出的《深圳市女装产业区域品牌规划调查研究报告》。

  在上会前日,这份排名引起各方质疑。被批评“缺乏基本服装常识,招股书的专业度极为欠缺,‘过度包装’美化公司、故意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

  针对舆论质疑,出具淑女屋排名国内女装第一报告的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解释,“撰写此报告的杜旋还在实习阶段。因为其个人眼界和认识水平的原因,将淑女屋与国际大牌、运动品牌列上同张表单。”

  而淑女屋的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也被指难辞其咎。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人毛成杰表示,该报告是由淑女屋主动提供给他本人的,所以在撰写公司IPO申报材料时引用了上述内容。他认为报告是2008年出炉的,在“三年一期”的范围内,因此可以引用。

  淑女屋存货数量居高不下。招股书显示,公司2008年至2010年的存货余额分别为2.05亿元、2.04亿元和2.7亿元,今年上半年则为2.3亿元,占总资产比分别为50.42%、40.38%、46.78%、40.92%。

  此外淑女屋家族持股集中,公司前四大股东发行前持股占股权比例超过90%,且四人为亲属关系。其中发行前实际控制人许和、匡子夫妇持有发行人59.73%的股份。此前证监会已发出信号:对于家族企业,特别关注其构成情况及监事的独立问题。

  

  服装业过半难上市

  

  今年服装企业IPO遇冷,整体通过率偏低。分析认为,主要源于服装类公司普遍都存在毛利率下滑、市场占有率过度吹嘘等问题。

  “尽管服装企业IPO过会偏低,但淑女屋的问题还在其自身,与所处行业无关。”有关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此前证监会相关人士在回应近日否决几家公司IPO申请一事时表示,“证监会首发审核节奏并未改变。淑女屋被否主因在于发审委担忧其产能扩大后市场能否消化,发展前景不确定。”

  一个可以佐证的案例就是,一度被称之为“淑女屋第二”的卡奴迪路,尽管也被爆出其销售排名“名列前茅”的真实性遭受质疑,但却成功过会。

  卡奴迪路成功过会被行业人士理解为,女装企业的通过率较男装企业更难。此前上会被否或延期的舒朗、淑女屋、威丝曼均为女装企业,而百圆裤业这样高度依赖加盟模式的单品男裤企业却能成功闯关。当前A股较为知名的服装企业多为男装企业。

  在普汇创展管理咨询机构高级合伙人况杰看来,服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商场租金上涨以及国外品牌挤压等因素影响,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服装企业必须从提升渠道、设计师的价值等去提升品牌的价值和品牌内涵,否则难以在这个行业中生存。(摘自《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