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提高罗平“生态天香”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探讨(二)

  □  窦友波 杨光宇 王稼良

  

  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罗平以“三化”、黄金走廊、全程机械化作业等一系列试点建设为抓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着力提高种植规模和服务水平,全力推行资金、项目、资源、力量“四大整合”,统筹烟水、烟路、烤房、育苗工场等“八大配套”,整合资金1.3亿元,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已建烟水工程10384件、机耕路134条183.031千米、卧式密集型烤房156群2479座(其中38座已改造为堆积式烤房)、现代化育苗工场2个(大棚33栋)、农机具2548台(套)、防雹点9个,极大改善了烟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烟叶生产综合能力。但随着多元经济格局的形成,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劳动力价格、煤炭价格和农资价格逐年上涨,导致烤烟种植成本逐年升高,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农村普遍缺乏青壮年劳动力。而烤烟生产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工序多、技术含量较高、成本投入大、种植风险性高,劳动力紧缺已成为制约烤烟生产发展的瓶颈。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解决烤烟生产深层次矛盾、提升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根本途径。一是因地制宜,科学建设。罗平地形地貌特征复杂,气候复杂多样,山区、半山区、坝区三种地势并存,要在水源条件、降水量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坝区要以管网为主,山区要推广小水沟、小水窖、小坝塘;坝区可全面推广大中型农机全程机械作业,山区和半山区要研发中小型农机具。二是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循序渐进,先搞试点,由点到面,逐步试点,不断探索总结试点经验,进而形成标准体系进行全面推广。试点建设量力而行,不搞盲目攀比,切实起到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坚持辐射带动,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把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的先进理念、先进管理方法及先进技术推广到大农业建设中,在增强烟草产业支撑能力的同时,形成以烟为主,粮油、蔬菜、经济林木多业发展,二三产业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烟区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协调发展,为罗平生态天香优质烟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有效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

  五、规范操作是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关键措施

  一是合理确定田间消化鲜烟叶的部位和标准。在有效留叶数内,统一消化处理长度不够、无烘烤价值、工业企业无需求的底脚叶和顶叶。消化处理底脚叶标准为底部2片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无烘烤价值或烤后品质较差的脚叶;消化处理1片顶叶标准为发育不良、开片不好、叶片过厚、长度小于35cm、病斑较多、无烘烤价值或烤后品质较差的顶叶。二是合理确定消化鲜烟叶的时机。根据生产实际,清除2片底脚叶的最佳时机是在烤烟进入封顶后10天左右(原有生产习惯封顶时扫除的两片奶脚叶除外);清除1片顶叶的最佳时机是在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后摘除。三是正确把握消化处理烟叶的方法。不适用鲜烟叶,要选择晴天或阴天无露水时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为避免接触病株传染病害,要先摘除健壮烟株,后摘除病株。在底脚叶摘除后,及时喷施一次杀菌防病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四是规范消化处理鲜烟叶的流程。不适用鲜烟叶主要通过摘除、毁形后消化处理。按照“直接、方便、经济、有效、定时、定点、定量”的要求,用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处理。依据片区连片规模,选择在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的烤烟种植区域设置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场,按照同一片区5天内完成消化处理任务的要求,合理配备人员、规范农事操作,每片每天消化处理鲜烟叶15吨左右、折合大田面积200亩左右。五是明确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责任主体。坚持“三为主”原则,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的时间、地点、数量、标准、检查验收、补贴兑现以烟草为主;组织实施以乡(镇)、村、组为主;采摘以烟农为主,严格按照“制定方案——公布政策——签订协议——发放通知——统一清除——过磅计量——毁形堆捂——录入微机——考核验收——兑现经费——资料归档”的程序进行规范处理。六是探索消化处理鲜烟叶的途径。加强与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的合作,积极探索非烟产业利用低下等鲜烟叶的途径,加强低下等鲜烟叶用于水田、果园、沼气、堆捂发酵等方面的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探索不适用鲜烟叶有效利用新途径,发挥大批量不适用鲜烟叶的最大效益。

  六、坚持聚约式收购是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手段

  聚约式烤烟收购模式是杜绝“三混”烟把、提高把内纯度、提高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手段。要严格按照合同签订的收购量和等级结构组织收购,正确处理 “总量、质量、结构”之间、进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质量为核心,以结构为重点,认真落实初分预检制度,把好“初分预检、定级入库、验收入库”三个环节,切实解决把内纯度。一是落实等级质量负责制。烟叶站站长是等级质量第一责任人,收购组组长是等级质量直接责任人,分公司配备质量总检、烟叶站配备质量主检,实行主检对总检负责的层层负责制。二是加强培训。要对预检员、助收员进行分级技术、业务流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预检人员、收购人员分级水平和职业道德意识。在整个收购过程中,要“稳”字当头,始终如一,切忌大起大落、忽高忽低,要一个声音喊到底、一杆标尺量到底、标准执行不走样、落实政策不变样,坚持每天集中对标、统一平衡眼光,准确掌握收购标准,提高等级纯度,确保平稳收购。三是加强入户预检。要充分认识做好入户预检工作是做好烟叶收购工作的前提,是提高烟农种烟效益的关键,是做好烟叶调拨工作,提升罗平“生态天香”优质烟叶品牌的保证,要建立专业预检队伍,专职从事预检工作。同时加强对预检队伍的管理,督促预检员深入农户家中做好收购政策宣传,指导烟农按炉、按部位分级扎把,统一扎自然把,每把烟叶25—30片,用一片同级烟叶扎把,扎绕宽5厘米,把内不掺杂使假,要把“三混”烟把、大头把、平摊把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烟农家中,按“四不质量保障底线”做到“扎把不纯不出户、预检不过不出村、等级不清不进站、三混烟叶不入库”。堆积式烘烤示范的烟叶,按下部、中部、上部、杂色分组,不扎把,用绳子扎成2至3公斤重的小捆(便于专业分级人员分级)。四是严格执行聚约式收购程序。按“入户预检、批量交售、约时定点、集中运输、验证入点、密码收购”的程序,安排好烟农的交烟量、交烟时间和交烟顺序,按约定的时间、地点组织运输、交售。五是加强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管理。严把烟叶入库调拨关,做到每车必检。

  总之,“卷烟上水平”对原料保障上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坚持总量控制、综合平衡、主攻质量、优化结构,提升原料保障能力,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烤烟生产的主旋律。罗平作为以“生态天香”闻名的烟叶主产区之一,提高“生态天香”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提升罗平烟叶市场竞争力,做优做强罗平烟草已成为客观的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