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48岁的陈丰敬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埠村煤矿通风二队区队长,兼任通防科副科长,从事“一通三防”管理28个年头。在埠矿,陈丰敬的敬业创新精神是远近闻名,他研制的双向开启风压平衡转动风门获得国家专利权;煤矿转载点使用与管理获得山东煤炭行业QC创新一等奖;大断面折叠式风门获得淄矿集团QPC创新一等奖;个人曾多次获得集团公司创新能手称号。
陈丰敬1983年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埠村煤矿原三号井通风队,在通风队干过密闭工、瓦斯检查工、探水等工作,由于他工作出色,一年后就被领导发掘,走上领导岗位,担任通风队副队长。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更加注重钻研业务,着重抓好现场的“一通三防”管理,一次下井到4232查看采区风量时,看到风门不能自动关闭,直接影响采区有效供风,爱思考的他突然想到,如果用弹簧制作一个助推器就会帮助风门自动关闭。上井后,陈丰敬找来弹簧,叫上几个业务骨干到维修车间研究制作。经过一个星期的琢磨,终于制作成功一套完整的弹簧式风门自动关闭助推器,通过试运行效果不错,在全矿进行了全面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效果,保证了井下各采区正常通风。为了把风门设施做得精益求精,他又研制了插销式自动风门闭锁、隐蔽式风门闭锁绳、轻便防腐烂玻璃钢风门等创新项目。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领导于是让他担任主抓“一通三防”的管理工作。
担任主要领导后,陈丰敬认识到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是管理不好“一通三防”工作的,他购买了关于煤矿“一通三防”管理方面的书籍,利用空闲时间自学;白天则下井管理现场,查找问题。经过几年努力,他拿到大专文凭,同时,多年的通防管理实践,让他把矿井的通防网络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工友们亲切地称陈丰敬为“通防活地图”。
由于埠村煤矿开采年限长,井下摊子大,回风路线长、采掘工作面多、通风阻力大,风量不能有效利用等问题,造成局部用风紧张,为了解决难题,陈丰敬查看现场,分析原因,他把-85集中下山由原来单项回风该成为双路回风,有效降低了通风阻力,风井的毫米水柱由原来246降到235,增加了矿井有效风量,缓解了采区用风紧张局面,为矿井通风安全奠定了基础。
每次下井,陈丰敬都随身携带光学瓦斯鉴定器和风表,每到一个采区都要测定采区实际进风量,检查密闭前瓦斯浓度情况。有一次下井,他巡查通风系统时,发现-225挡水墙前瓦斯浓度超高,他马上分析原因,原来该地点回风量小,-225挡水墙离回风口有5米来深,不能及时地把挡风墙前瓦斯稀释。找到原因后,他马上打电话叫来区队技术员和通防科领导研究处理。有人提议掘进一个巷道来解决该问题,由于运输条件不具备,施工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隐患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该措施被否定;另一个方案是安装2台5.5(千瓦)×2风车,安装风车需要电缆开关,最大的弊端就是风车24小时常开,一年下来光电费就需5万多元,再加上人力和材料投入也是一个不小数目,该建议也被否决。陈丰敬在对现场作进一步观察与分析后,根据多年管理经验,最终他决定利用水射流导风管来处理这项问题,措施定下后,马上进行施工,只用2个多小时就解决了-225挡水墙因通风不良造成的不安全隐患。
日积月累,陈丰敬成为埠村煤矿乃至集团公司的“一通三防”管理精通能手,28年来,他的小改革、小创新就达到80多项,为矿井安全生产创造巨大效益。近年来,用陈丰敬名字命名创新项目达10多项,有丰敬式转载喷雾、丰敬式双拉调节风窗、丰敬式瓦斯监测仪和便携仪固定架等项目,该矿将这些创新项目制作成宣传灯箱,悬挂在矿区显眼位置让职工们学习。
(龚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