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作为餐桌饮品、馈赠礼品还是收藏品,这些年国酒茅台一直备受消费者热捧,市场需求出现持续井喷,茅台股票也成为“中国股市第一股”,中国茅台蕴藏的品牌能量迸发出巨大张力。《解码神秘国酒茅台》之五——
□ 杨 诺 凌 夏
东经 105°,北纬 27°。茅台镇。
这里被誉为“最具创造力的土地”——“全球的山只有一座,会生产你的琼浆;全球的水只有一处,能酿造你的玉液。”在盛夏的阳光下,一位文人不久前踏上神秘茅台后如是感叹。
酒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品。独特的地域、独特的环境会为酒产品创造独特的品质以及价值。因此,地域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堪称品牌酒的母亲。
据权威专家介绍,正是赤水河、红高粱、红土壤、大山、小气候等,成就了茅台的经典。独特的区域自然环境和地理生态,使得离开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酒。
赤水河到茅台镇一带,河谷陡然陷落,海拔降到 400 米左右。气候冬暖夏热,风微雨少,形成一个相对封闭、高低温差、高低风力、高低植被各不相同的生态环境。加之酿酒活动在这一地区数千年传承不息,使得环境中多种微生物大量繁衍。
“水为酒之血”,之所以贵州茅台镇才有茅台酒,就是其无法复制的水土,微生物富集的地理条件,绝无仅有的自然环境,成就了茅台酒独有的品质与内涵。
据鉴定,至少有 100 多种微生物对茅台酒主体香——酱香的形成有直接影响,以致茅台镇数公里范围之内,都长年笼罩在浓郁的芳香之中。
“茅台镇的小环境是关键,它的空气中微生物丰富。这部分属于地理环境的,才是中国白酒特别是名酒的核心,是无法工业化的关键。”国际名酒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桥的这一论断是白酒界的共识。
按照我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茅台酒生产环境中的绿色资源,堪称天设地造、具备世界级的垄断优势。
茅台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造就的奇迹仍在继续。
人们来到茅台镇会发现:赤水河水土的神奇,除了自然的造化,还得益于人的智慧——在发展生产中保护赤水河自然环境,并且合理拓展发展空间的努力。
从“七五”开始,茅台集团就对厂区及茅台镇的生活生产污水排放进行了全面治理,使厂区下游 500 米的水质全部恢复到断面水质。“八五”期间,又将制酒车间的锅底水专项治理与企业改扩建同步进行,委托环境科研机构划定了国酒水源保护区,揭开了科学管水用水的帷幕。“九五”期间,更将原在行政部门的环保职能分离出来,升格成立环境保护部,并建立一支多达 170 人的环保专业队伍。
2009年,一个为国酒茅台未来继续腾飞创造空间的搬迁计划,在赤水河岸的茅台镇启动。昔日与厂区成交错之势的凌乱建筑被陆续拆除,更多的厂房,更多的生产空间,为茅台的未来发展留出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些年的不断技改扩能,茅台酒厂已拥有国内首屈一指、接近两百栋的老酒窖藏库房数量,在赤水河畔形成壮观风景。
茅台集团的“十二五”规划: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50 亿元以上,实施新增20000 千升茅台酒技改扩能项目,“十二五”末茅台酒生产能力达到40000 千升/年以上,茅台酒厂集团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产能加法。茅台自信而奇妙地平衡着自然和技术,环境与发展,并将之推向和谐之境。这正是历史和地理、自然完美的契合。
(下期请看《创新:以不息奔跑的姿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