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万科坚拒业主“降价补偿” 王石称楼市“软着陆”可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万科是第一个针对降价退房“维权”事件发布严正声明的开发商,对于前期业主提出的退房、经济补偿等要求,万科坚决拒绝。此前,龙湖、中海、绿地等在上海遭遇同样的降价维权事件,其内部人士也对记者表示,不会对前期业主进行所谓的“补偿”,并呼吁购房者尊重合同及契约精神。

  □ 理然

  

  万科再次因降价遭遇业主“维权”,与2008年一样,万科拒绝了业主的要求。与2008年不同的是,要求退房或补偿的业主,不再得到舆论支持。

  

  业主“维权”遭拒

  深圳龙岗五联村,一个非龙岗中心城的区域,万科清林径,一个被调侃为“外面是非洲,里面是欧洲”的楼盘,上演了一场降价维权风波。

  11月5日,万科清林径二区几十位业主聚集在清林径营销中心,拉起条幅,上书“价格欺诈,还我血汗钱”等字样,并在销售大厅高喊“退房”口号。

  事件导火索是清林径近期推出的特价房。10月下旬,万科清林径推出了10套110平方米一口价单位,总价150万,这意味着单价由原来的14000元平方米降到12000左右,降幅超过10%。

  在6、7月份购入万科清林径的林园(化名),心里非常不舒服。11月5日、6日连续两天,林园和其他业主们来到清林径售楼处与万科讨说法。他们提出了换房退房、补现金差额、赠送固定车位或者减免物业管理费、提高家私家电或装修标准等诉求。

  但万科态度坚决。万科在《情况说明》中称,“面对此部分客户不合理、不合法的诉求,我司愿意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对话沟通。”但“受到非法干扰、公司名誉权受到非常损害时,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万科处理方式成主流

  与2008年万科降价被指“叛徒”,业主“维权”得到舆论同情的境况不同,针对近期各地的降价退房、维权事件,接受采访的绝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业主们缺乏契约精神,买房本身带有投资性质,房价有涨有跌,应该“愿赌服输”。新浪网、搜房网等发起的网络调查也显示,维权业主们并没有得到舆论和大众的支持。

  万科坚决不退房、不补偿的态度,也与其他大型开发商如出一辙。绿地集团针对上海米兰公寓的业主维权事件表示,公司的态度很明确,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解决沟通问题,业主提出的退房和补偿没有办法做到。龙湖和中海地产的内部人士也表示,公司不会对维权业主进行补偿,也不会退房。但具体处理方式会照顾业主们的情绪。

  来自政府的声音也没有站在业主这一边。10月2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威表示,如果在购房合同执行中发生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对于业主们拟走法律途径退房,专业法律人士认为希望甚微。2005年、2008年房价下跌的时期,也曾出现多起因房价下跌业主诉讼案例。在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月萍的记忆中,极少有业主的退房诉求能获得法院支持。

  “除非购房合同上买卖双方有约定,在房价下跌时可以退房或者退款补偿。否则,业主的这种诉求缺乏合同依据。”周月萍说,这无疑背离了现代社会的法治和契约精神。

  

  房价下跌心理预期形成

  国庆节之后,随着龙湖、中海等大开发商带头降价,业主闹退房也随之更多。11月初,绿地芜湖售楼处被砸。据当地媒体报道,此楼盘一个月内,单价由7350元降至4200元。降价、退房已由一线蔓延至二三线。

  那些现在“闹事”、当初在高位买进的业主,绝大部分都是抱定了房价不可能跌的心理,“过去那么多年没买房,房价不是越涨越高吗?”上海绿地·米兰公寓的业主王林说。

  但开发商的降价行为给了这些业主们一个惨痛的教训。王林买房后不到一个月,米兰公寓的单价便降了5000元。

  万科发布声明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中国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调节后的房价将使民众能够接受,也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温家宝首次提出“下调房价”。

  高层坚持调控不放松的表态,让开发商更加看淡后市,11、12月及明年房价下跌的心理预期正在形成。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认为,目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已初见成效,如政策坚持,楼市软着陆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