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顾问 赖小荣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印度尼西亚既很遥远又很熟悉。说遥远,是因为有一句俗话,叫做“把什么事情忘到爪哇国去了”,这个“爪哇国”指的就是现在印尼的爪哇岛,首都雅加达就在这个岛上。说熟悉,是因为中国和印尼的友好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郑和下西洋途经印尼诸岛并传去伊斯兰教,至今印尼人还把郑和视为神明一样顶礼膜拜;印尼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的来自唐、宋、元时期的中国瓷器琳琅满目;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苏加诺时期,双边关系十分活跃,不少印尼民歌被翻译成中文之后,传唱一时,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梭罗河之歌》、《船歌》、《哎呦妈妈》等。
印尼首都是爪哇岛上的雅加达(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但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恐怕是印尼的第三大城市万隆。1955年,在躲过克什米尔公主号暗杀事件后,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不畏艰险,出席了1955年4月18日到24日在万隆举行的世界第一次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共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加,史称万隆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十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准则。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强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人们称之为“万隆精神”,万隆也因此驰名于世。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一共持续了7天,周恩来总理在这7天里总共休息了不到13个小时。为了能让世界更快地了解新中国,周总理整个会议期间一共出席各种会议16次、接见其他国家代表15起、参加宴请15场、每天平均活动6起之多,有时候一晚上安排两场宴请:6点一场,11点一场,平均每天睡不到两个小时。会议期间,周总理充分展示了他协和万邦的外交艺术,数次力挽狂澜,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由于我忙于工作,对万隆的印象不是太深,第一,知道这是座风景优美的山城,第二有个万隆会议的旧址,第三就是这里的斋月活动。
印尼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穆斯林人口,所以跟印尼做生意要特别考虑穆斯林的斋月活动。每年的斋月在伊斯兰教历九月,大致在每年公历的8-9月(2009年是8月21日至9月19日,2010年是8月11日-9月10日)。
从总体上看,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斋月同穆斯林世界没有区别,都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指导原则,在斋戒的规则上毫无例外的规定,白天不进饮食、禁止性行为、诵读《古兰经》、增多忏悔和礼拜、向社会表示慈爱、多做善功、禁止发怒和吵闹,城镇里的大多数饮食商店和餐馆,白日不营业,傍晚开张直到天明,食客盈门,生意兴隆。斋月期间印尼穆斯林民众在清真寺参加盛大的会礼活动。
多数国人到印尼旅游,巴厘岛是必须要去的。巴厘岛,行政上称为巴厘省,是印度尼西亚33个一级行政区之一,是印度尼西亚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区,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到了巴厘,第一要去冲浪,第二要去海神庙,第三看看拥有千年历史的百沙基陵庙。
巴厘岛有不少漂亮迷人的海滩,地处巴厘海峡口的库塔海滩是学习冲浪的完美选择,这里的巴厘职业冲浪学校据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冲浪学校之一。
我第一次玩冲浪,请了一个印尼女教练,跟学游泳的套路差不多,教练先讲了一些冲浪的基本常识和基本动作,然后在沙滩和浅水区域抱着冲浪板练习划水、起跳、站立等动作,大约半小时之后,女教练觉得我比划得像那么回事了,就把冲浪板上的一根橡皮绳系在我的脚踝上,然后让我趴在冲浪板上,用手和脚帮助自己慢慢地划向大海深处,等到了离海岸有一定的距离,看着远处又有大浪渐渐推进的时候,要赶紧掉头,把冲浪板对准岸边,然后在大浪冲过来的瞬间,从冲浪板上一跃而起,双腿一前一后曲膝站在冲浪板中心线上,张开双臂并降低身体重心,保持身体的平衡, 开始享受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快感。
巴厘岛号称“千庙之岛”,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建在海边的海神庙和建在阿贡火山山坡上的百沙基陵庙。
海神庙始建于16世纪,据当地人的说法,在16世纪时,东爪哇最后一个祭司避居于此,因爱上这片海岸的美景天成,在巨岩上盖了一座印度婆罗门庙,也就是今日的海神庙。海神庙坐落在海边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每逢涨潮之时,岩石被海水包围,整座寺庙与陆地隔绝,孤零零地矗立在海水中,只在落潮时才与陆地相连。
海神庙香火鼎盛,景色优美,尤其是夕阳下,海水碧蓝,水波中金光闪闪,是许多摄影家的最爱。
巴厘岛上的最高峰是海拔3142米的阿贡火山,号称“世界的肚脐”,拥有千年历史的百沙基陵庙就建在阿贡火山山坡上。百沙基陵庙是巴厘岛上最雄伟、最神圣的寺庙,其层级石雕建筑与柬埔寨的吴哥窟相似,陵庙主要祭祀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是整个巴厘岛的信仰中心。
巴厘岛的不少石雕神像都围着围裙,据说是因为印度佛教把人分为三个部分:头部为天堂,身体到膝盖是人间,膝盖以下是地狱,所以进到寺庙一定不能露出膝盖,佛像也不例外,也必须蒙上纱笼。
除了海滩和庙宇,巴厘岛的田园风光也很别致。
在印尼,还有一个以我国明朝太监郑和的名字命名的三宝垄市,三宝垄是印尼第五大城市,也是印尼仅次于泗水、雅加达的第三大港。相传郑和曾在当地一个山洞中歇息,“三保洞”从此闻名。久而久之,“三保洞”被叫成了“三宝垄”,并且逐渐成为了这个地区以及后来城市的中文名字。坐落在三宝垄西北郊的三保庙,历史上几经修葺,延续数百年,记载了印尼华人对郑和航海功绩的追思以及他们艰苦创业、融入当地社会的历程。
离三宝垄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被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的婆罗浮屠,婆罗浮屠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在山坡上兴建, 后来因为火山爆发,整个佛塔群下沉并隐藏于茂密的热带丛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纪初才被清理出来,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
最后说说印尼的饮食。印尼人绝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绝大部分居民不吃猪肉,不喝烈性酒,本地人制作菜肴喜欢放各种香料,以及辣椒、葱、姜、蒜等。
印尼还盛产咖啡,印尼人民喝咖啡很普遍,如同中国人喜欢茶一样。早餐时,印尼人一般是咖啡加面包点心,或者是油炸香蕉。由于地处热带,印尼人喜欢喝各种冷饮,如冰淇淋、汽水以及用菠萝、椰子、芒果等制作的各种冷饮。
印尼盛产各种热带水果,其中香蕉就多达几十种。根据香蕉的品种,吃法也不同。有生吃的、有煮吃的、有用油炸的、有用碳火烤的。油炸时一般先将香蕉去皮、切成两半,用稀面裹上,再用油炸。用火烤时,一般是先把带皮的香蕉压偏,然后在碳火上烤熟,蘸上糖酱一起吃。
(摘自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会刊《北京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