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84年5月的万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地产开发商。2010年,万科实现了年销售额超千亿;2011年,在中国楼市哀鸿遍野的情况下,万科提前两个月销售额再破千亿。
万科能够如此笑傲楼市,得益于两个男人。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创始人王石,另一个是王石的接班人、现在万科的掌门人郁亮。
有人曾经说:万科是两个男人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创始人王石,另一个则是王石的接班人,如今的万科总裁郁亮。
站在“巨人”的肩上
在房地产行业,喜欢登山的王石本身就是一座“山峰”,而作为他的继任者郁亮,有幸站在了“巨人”的身旁。
王石曾经在回顾万科早年发展史时曾公开表示:“做大万科,就是靠着三点:第一,我来决策;第二,知人善用;第三,勇担责任。”这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王石的工作风格,也成为其接班人郁亮执掌万科后的“座右铭”。
在万科员工看来,郁亮和王石很不同:王石脾气火爆,做事雷厉风行;而郁亮为人谦虚,干起事游刃有余。
生于1965年的郁亮,是江苏苏州人。在加盟万科之前,他的履历简单得用几句话就能概括——1984年考上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深圳外贸公司,在不断建言公司扩展连锁零售业务均遭失败后,转投对其十分赏识的王石。
上世纪90年代,万科已拥有一批专业人才。当时,郁亮并未显得高人一筹。1992年的一天,他忽然闯进王石的办公室,要老板提拔自己。在听取了他细腻的分析和果敢的建议后,王石对这个毛头小伙颇为赞赏,并迅速将其提拔。这样的毛遂自荐,郁亮在王石面前做过好几次——从部门主管到部门副经理再到部门经理,都是他主动要来的。
在创新中超越
2000年,34岁的郁亮全面负责公司。当时,他面临着严峻考验:万科困守在珠江三角洲,基本拿不到土地,年销售额仅35亿元。即便如此,在一次发展规划畅想会上,郁亮的团队还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从2004年开始,用10年时间,万科的年销售额将达到1000亿元。王石吓了一跳:“年轻人不要浮夸。”郁亮坚定地告诉王石,这个未来不是梦。
随后,他开始开疆掠地。2005年,他收购了浙江南都集团在上海、江苏和浙江的子公司,打开了长江三角洲的市场。一年之后,万科又买下北京朝阳区房地产开发公司60%的股份,打入北京市场。单是2006年,郁亮就主导完成了13宗收购行动……从2005年至今,仅仅6年的时间,万科的规模就暴涨15倍。
一向以实干、内敛、谦和、谨慎形象示人的郁总,一下子转变成为尖锐与幽默并存、亲和又不失霸气的亮哥,郁亮似乎在努力摆脱一个影子,树立全新的自我品牌形象。郁亮华丽转身的背后,是否暗示着一个新的万科时代到来?
十年时间的华丽蜕变
从职业经理人,到地产行业大佬的蜕变,郁亮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
此前曾在不同场合数次见过郁亮。如果说王石能给人留下印象是因为性格中的张扬和激情,那么郁亮则是由于性格中的沉稳、内敛、务实。
除去性格因素外,初识郁亮的人能对他产生亲近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他的微胖,尤其是脸。这种所谓的“福相”往往能够让你在跟他对话的时候感到一种额外的亲和力和温润感,让对话变得心平气和。
而这次见到郁亮,他却瘦了,与印象中那个白白胖胖、不温不火的郁总判若两人。伴随其形象转变的,是郁亮的风格。在与媒体记者的对话和交流中,郁亮常常抢白记者的问题,用一种幽默、轻松却带有一种压迫感的方式将问题反抛回去,在化解了问题尖锐性的同时,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回旋余地。一种全新的郁亮风格诞生,机智,强势,却又不失幽默。
从毫无运动基础和运动兴趣,到一年之间攀登三座雪山,郁亮减肥瘦身,华丽蜕变。在努力营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摆脱一股强大影响力的同时,郁亮似乎有意要保持一种传承有序、继往开来的万科精神。
人们看到郁亮带领下的千亿万科,正向世界级的百年房企继续迈进,当规模已不再成为目标时,新万科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
“健康丰盛”,这是王石留给万科的,郁亮把这四个字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英雄。对于郁亮来说,他的时代已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