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关于煤矿企业
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修东

  

  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文化建设,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诸如道德缺失、信仰动摇、言行不一等等,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社会进步的质量。作为煤矿企业,强化文化建设和发展,实现在政治文化上民主成真,经济文化上理顺成章,和谐文化上体系成型,管理文化上凝心成力,无疑将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幸福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政治文化民主成真。一定意义上说,员工当家作主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治企,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政治文化不仅关乎地位,更关乎积极性的发挥。一是要建章立制,完善体系,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如厂务公开、合理化建议、总经理信箱、接待日等。二是层层建立民情表达方式方法,自下而上有说话、发言的平台。三是积极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之把精力放到小改小革、减轻劳动强度改造上,形成自己为自己的事业担责。四是建立完善企业政治文化发展规划,就加强员工的培训培养、选拔任用,活跃业余文化生活、统一为实现共同目标的思想,扩展厂务公开的内容、扩大对企业发展的知情和关注,使员工看到企业夯实根基的光明前景,进而为真正当家作主创造条件。

  二、经济文化理顺成章。企业以实现利润的最佳化为目标,一个没有优良文化作支撑的企业,是万万不会成就大业的。历史上,曾有老子“满齿不存,舌头犹在”的典故,达到经济管理强势与文化建设软实力的相互融合、“齿舌共存”的境界,应该说对企业大有益处。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先进、科学、管用的经济管理制度,也是无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达到经济管理文化的理顺成章,尽显文化的魅力,一是要在指导思想上、考虑工作时,首先感到企业管理文化的存在,认识到与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可或缺,使“文化既是管理,管理体现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达到实现经济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实践意义上的真融合。防止无意脱节,形成“两张皮”。三是在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中,体现相互渗透。使经济管理制度中体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中蕴含制度的威力。四是注重不断完善和提高。根据实际,及时调整策略,完善制度,互促双丰。

  三、和谐文化体系成型。煤矿生产经营环境的特殊性,决定煤矿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其中一个主要的课题就是和谐文化的建设,重点应该体现在“三区”即社区、工区、管(理)区。一是建立兄弟般情谊的关系网络,融化隔阂,团结一家亲。二是不定期表彰和谐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引领和谐文化建设潮流。三是在“三区”倡导尊老爱幼传统,打造尽义务、重德行、扶正压邪的风气,使“以人老及吾老”、“万事孝为先”等家喻户晓,激励一代又一代员工的成长。要制定相应规范和制度,进一步普及尊老爱幼常识,将尊老爱幼与个人信用、社会地位等挂钩,形成公共社会舆论压力。四是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在“三区”倡导先进的邻里和谐观念、优生优育观念、择友交友观念、互帮互助观念,打造新型的和谐文化建设体系。

  四、管理文化凝心成力。企业文化的重力在推进管理,在于凝民心、聚民力。同时,企业管理的各项目标任务也是通过员工的凝心聚力实现的。一是在管理过程中,大胆启用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老实人”,营造“做老实人不吃亏”的风气。二是在管理文化中,打造凝心、铸魂的风气。通过大力表彰合法、务实的劳动者,维护其利益;通过调整社会在劳动报酬、薪酬制度上的不合理现象,通过做好“十二五”规划目标与个人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大文章,改善管理文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体现管理文化的无限活力。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成为凝聚民心、彰显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必须重视,一方面必须落实,才能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大踏步推进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