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乘东风 好扬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报记者 彭慧 通讯员 田智文

  

  10月19日下午,湖南省龙山县体育馆内人声鼎沸,龙山县湘源电力公司职工篮球赛正进行决赛,单位500多人涌入体育馆内,为球队加油,球场边上“龙山湘源,团结发展”的横幅分外显眼。

  “精彩吧?”

  看到记者,在靠门不远处坐着的党群部主任黄玉琴招呼记者过去。

  “很精彩!组织得很有水平呢!”

  “这也说明了企业改制终究是好的,我们的路没走错,企业改制对公司和职工都有阵痛期,但就长远来看,改制又是对公司和个人都有利的。”黄玉琴显得很是得意。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偏远地区的龙山县体制改革较为缓慢,全县电力体制改革是全县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更是进一步破解电力瓶颈、推进龙山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件大事。更是顺应国内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势,认真分析制约龙山发展的瓶颈,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复杂局面的必须。

  交谈中,公司副总经理胡远明走了过来,说是回公司一趟,邀记者一道去看看。

  “半年前,公司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罢工的,上访的,闹事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不过还好我们都捱过来了。”胡远明是时任电力体制改革筹备工作组副组长,回忆起企业改制的过程,看到目前企业好的发展势头不由地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一路上,好几处路面被围了起来,十几个工人正在施工,立了一块“城区电网改造施工”的牌子。

  “现在城区电网改造3年内可以完成,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呢!”公司办公室李琴看着工人竖起巨大的中心电杆感叹着,满眼的期待。

  仅仅城区就要新建10千伏线路45.871千米,低压线路新建改造263.7千米,新建、改造配电变压器149台/41300千伏安,总投资近亿元,这不仅对公司,对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都是重大考验。

  “城区和乡镇农村电网改造都在同步进行,工程量大,对我们是一次考试,下周县里面有个协调会,需要协调的20多家部门,我们‘赶考’的难度不大。”胡远明补充道。

  值班的李东正在写着什么,看到记者起身迎了出来:“这一大堆都是我们公司职工对公司的建议和建言,和以前的上访材料有一比咯!”

  公司大厅公示栏内上一期的9条建议已经画了红勾,画红勾的就表示答复了或者采用了。自今年4月28日龙山县湘源电力有限公司成立运行以来,“破思路、寻万言、求发展”便伴随着公司的每一个脚印,每个月都对建议和建言在公司网站和公示栏公示,对每一条建言和建议,都明确一位领导负责答复和追踪。

  大厅内,胡远明的手机响了起来。

  “一定是几个‘留学生’打的。”李东看着胡远明的笑容肯定道。

  李东所说的“留学生”是指今年公司脱产学习的员工。打完电话,问起电话,胡远明从包内拿出小本子,给记者看关于公司15名赴长沙理工大学脱产学习优秀员工的信息。

  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延续的根本,面对企业改制后人才短缺的现状,尽管是在企业开局之初,经营形式十分严峻,经济效益异常拮据的情形下,公司仍然拿出了专项资金,选送的15名基层优秀员工远赴长沙理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班)进行为期两年的脱产学习。

  “不要小看这个本子哦,这里面装的可是我们公司的未来呢!”李东插了一句。

  “4至6月,发电量2200万千瓦时,由于今年降水量比去年减少60%,但7至9月份,发电量仍然达到1735万千瓦时,企业改制时,大家都关注效益,关注哪个饭碗更铁,都说发(电)供(电)分家了两家公司感情会淡,其实你看,和以前相比,唯一的变化就是有希望了,不过话说回来,还不都是为了咱们老百姓嘛!”胡远明说。

  下午5点30分,记者走出大厅,花坛边的“湘源足迹”栏目非常醒目:半年总结会、防汛抗旱被省里表扬、创先争优被列入州级示范点、成功组织了先进人物报告会、公司扭亏为盈……

  公司大门背后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为职工鼓劲的“乘东风、好扬帆”的标语十分艳丽,在夕阳里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