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蔡宏柱为什么钟情于企业文化建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蔡宏柱的毛泽东情结八大探秘(四)

  □ 本报记者 许强

  

  蔡宏柱时常会运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蔡宏柱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仅集团宣传部的编制就有12人之多,集团党委副书记兼任宣传部长。稻花香的文化因此搞得有声有色,不仅构建了稻花香大发展的灵魂,也夯实了稻花香跨越的支点。

  2003年,中国白酒业正经历着广告轰炸、品牌丛生、贿赂营销、偷逃漏税、终端为王、“文化”泛滥等等一系列“江湖”险境。稻花香的竞争对手在蔡宏柱生病期间迅速扩张,挤压了稻花香的生存空间。那时的稻花香和中国白酒一样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拼实力、拼人才、拼产品、拼销售渠道都无法与强大的对手抗衡,那么稻花香将靠什么来战胜强大的竞争对手呢?

  “靠文化!”蔡宏柱回答得很坚定。蔡宏柱敬佩毛泽东的文化意识,敬佩毛泽东是“君师合一”的人物。毛泽东对文化的重视超乎寻常,他在长征路上,不管如何艰难困苦、轻装简从,他的马背上的褡裢中始终背着文房四宝,他把前堵后追的强大的国民党根本不放在眼里,他甚至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蒋介石和国民党。”1935年秋天,毛泽东专门给文化人丁玲题了一首《临江仙》,其中有两句:“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蔡宏柱特别喜欢毛泽东对文化力量的诠释:一支笔胜于三千毛瑟枪。

  “枪杆子,笔杆子,干革命就靠这二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武装革命的经典论断,蔡宏柱认为毛泽东这一战略思想运用到业内就该是“构筑中国白酒业的力量战略”,因为中国白酒业所有的纷争和辉煌“都在于中国白酒业力与力的制衡、力与力的角逐、力与力的融合之中。”

  随后,蔡宏柱所著的《白酒不会毁灭》在媒体上公开发表,一下震撼了整个白酒业,专家们称之“无异于给持续低迷的白酒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此文在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术文献评选中获一等奖。此文发表后,许多销售商仿佛看到了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纷纷投向了稻花香的怀抱。而那些“外流”的人才纷纷“回流”稻花香。2003年,稻花香的各项经济指标增幅20%,开始了新的转折。

  蔡宏柱的一篇论文为什么能释放出如此的威力呢?这让许多人想起了国共决裂前《新民报晚刊》上刊发的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按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朱向前教授的话来说,《沁园春》不是多少个军所能比得了的。要说重庆谈判的收获,有一半要归功于《沁园春·雪》,这首词征服了整个国统区无数的文化人、知识分子。实际上,蔡宏柱发表了《白酒不会毁灭》,不仅让那些市场上摇摆不定的客户看到了希望确定了方向,也给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可以说这篇文章不亚于两千个销售员,它在稻花香大转折的关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每到中国革命的关键时期、十字路口,迷茫失措的时候,毛主席就会高瞻远瞩,以特有的气魄和视觉,要么发表一篇文章,要么发表一次讲话,要么召开一次会议,澄清模糊认识,为革命的道路指明前进的方向。蔡宏柱深知其道,在稻花香发展的关键时期也会“活学活用”,为稻花香的发展指明方向。

  2004年,蔡宏柱“重出江湖”后,发表了《以毛泽东战略思想解决企业命运》,为稻花香发展找到了方法论,使稻花香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进军。

  2005年初,蔡宏柱在战略动员大会前刊出了所著《把握白酒的世纪方向——构筑中国白酒世纪的三大运管细节》一文,此文确定了“积小胜为大胜,通过战术上量的积累最终达到变战略上的被动为主动,战略上的劣势为优势”细节运营战略,并制定了“金网工程”,随后又开展了“蝗虫大行动”、“三寸行动”、 “夏季风暴”、“秋冬大扫荡”等连续营销战役,集中优势兵力擒住要害,主攻5省6大核心市场。同时,实现了“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战略意图,也构筑了稻花香的六大核心市场。

  2006年,蔡宏柱心中已勾画出“锤炼百亿集团”的宏伟蓝图,决心打造“中国白酒航母”,并发表了题为《将稻花香品牌进行到底!》一文,从而奠基了“151工程”。蔡宏柱的希望稻花香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将稻花香品牌进行到底!

  2008年,蔡宏柱又发表《稻花香之革命》,彻底明确了他的“革命之志未变,革命信念依然,革命意志坚决。”

  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稻花香提出了三年内实现年销售百亿的宏伟目标,有人惊诧有人怀疑,蔡宏柱撰写了《稻花香“百亿”信念的历史诠释》一文,坚定了稻花香人的信念,给了稻花香人奋勇一搏的勇气和超凡的力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企业的魂,蔡宏柱的文化意识释放出来的核能深深熔铸在稻花香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稻花香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