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洪其
近日召开的中国(北京)国际乳制品交易会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据60%-65%的份额,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所占份额已达90%以上。业内人士担忧,由于“三聚氰胺后遗症”的影响,国内奶源如果迟迟不能在消费者心中重建信任,洋奶粉很可能全面垄断中国市场。
其实,洋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上一路挺进,并不能说明它们就一定没有问题。韩国、美国等国政府部门曾在本国奶粉中测出甲醛、小虫子,中国政府部门也多次查出进口奶粉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而予以退货,去年以来,中国进口的洋奶粉更是接二连三被查出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问题,不能公正地、人性化地处理问题。
一类产品、一个行业的信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企业的道德自律和合法经营生长出来的,靠严格的政府监管和完整的法治保障培育起来的。
在国内市场上,如果国产奶粉被查出了问题,也应当在信息公开、依法严处、公正司法3个方面,切实体现对消费者健康和生命的高度关切。反之,如果涉事企业千方百计瞒报迟报,有关部门明里暗里巧为袒护,司法机关对消费者的维权诉求百般限制,必将进一步损害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客观上为洋奶粉全面垄断中国市场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面对洋奶粉咄咄逼人的进攻势头,当务之急,必须整合企业创新、政府监管、市场发育三方面的力量,下大力气构建规范、活跃的市场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依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对所有不正常经营及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同等处罚,并以相同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鼓励国产奶粉与洋奶粉平等竞争。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国产奶粉要想赢得未来,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彻底告别落后的企业发展模式和低水平竞争格局,在洋品牌的围困中奋力杀出一条生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