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月1日至9月25日,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埠村煤矿创出了零严重“三违”纪录,一般违规操作人数降到历史最低,安全生产已连续实现2002天。
埠村煤矿是一个建于1958年的老矿井,煤层薄、生产环节多、战线长、水害威胁大、现场条件复杂多变,又下辖两个生产井口和7个非煤单位。在这些超乎寻常的压力和困难下,他们何以取得安全发展的佳绩?近日,笔者在该矿采访找到了答案——品牌文化撬动安全发展。
品牌区队引领多点开花
在该矿日前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当矿长张友明点到工五队名时,参会人员的目光齐齐聚焦到队长孟祥水、书记王维江身上,对这个“无事故、无隐患、无责任追究”的品牌区队无不羡慕。
2006年四季度,该矿首次提出创建“三无”区队理念,并确定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推行下去。在当时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的不健康病因、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俱存情况下,要使生产区队整体上达到“三无”,不少人认为是天方夜谭。
在这种怀疑下,工五队率先提出一切遵章指挥、遵章操作、精细作业的口号,从区队干部现场管理到职工的操作细节,都严格按标准考核、实践、控制和落实奖惩,将任何不安全的思想、行为、现象均控制在安全区域之外。在短短3个月内,创造出安全一次性确认、管理一次性到位、操作一次性做准、工程质量一次性做精的奇迹,率先创出“三无”区队品牌。
自此后,该矿各区队打破思想上的束缚,以“品牌”为样板,创造性地开展以杜绝违章、事故、隐患为主要目标的区队安全文化建设,严格落实以“停焊纠学”为核心的闭环管理模式和“四个凡事”管理法,保证了干部职工工作无事故、无隐患、无责任追究由口号变成了扎扎实实的行动。“三无”品牌区队逐步发展到了由点带多点开花。目前,该矿“三无”区队已达100%。在文化建设上颇具特色的“三无”品牌区队达10个。
“工五队是品牌区队的一个缩影,第一个发动班组搞班组自身建设,建立自己的团队,敢打必胜,这不是容易的事情。”张友明评价。
品牌班组领航自主管理
“孟令才组能以10项考核,拿下全组多年无事故、无隐患、无违章,夺得全国煤矿优秀班组荣誉,我们为什么不能自主管理好班组安全?”在该矿召开的班组长沟通会上,当采一队班长王茂国同与会的百余名班组长听了全国煤矿优秀班组、采六队班长孟令才的经验后,引发深思,“一定要实践自主管理这把‘杀手锏’,把安全强起来。”
该矿通过认真分析认识到,班组作为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位,既是安全生产的关键,也是各类违章、事故、隐患发生地,如何引导班组从根本上屏蔽一切危险源,实现安全管理长治久安?近年来,该矿紧紧抓住培养自主管理品牌班组这根弦,强固安全阵营。
孟令才组作为被选定的自主管理试点班组,自2008年起,确立了“安全从零开始,向零进军”的愿景,将打装、移支、回柱、攉煤挂梁、辅助5个组各设定为安全单元,将全班21名职工各设定为安全分子,由班长从开班前会、上下井到现场生产全过程考核安全,发现问题严格按照帮教、罚款、停止工作反省这三部曲,进行人性化预控、在控和控制。如此一来,使违章、隐患、事故都处在班组自主可管范围内,从而使不安全因素完全消失于各工种和每一名职工中。矿领导和职能部门人员到该班所在现场检查时,看到的是精细化的管理,得出的是安全生产的放心结果。由此,该班被矿选树为安全品牌班组。
在孟令才班带动下,该矿各个班组争相在班前会、井口、施工现场作出“严格自主管理,确保安全”的承诺,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融合,使得告别违章、告别隐患、告别事故由垂直管理约束实现了班组自我求成。从而,撑起班组安全生产一片天。
目前,该矿像孟令才班这样实现“三无”品牌班组的已达990余个次。
品牌员工破解安全难题
近年来,该矿通风二队职工李洪涛共创新20余项安全技术成果。其中监控系统数字化信号测量装置,不仅每年为矿节约30.6万元,而且一举破解了困扰多年的瓦斯数据不易精确掌握的难题。李洪涛因安全贡献价值大,被该矿命名为“安全技术创新品牌员工”。
同李洪涛一样,该矿还树起了采七队于友河等21位技术创新“三绝”个人、通风一队任传庆等30名“一岗双述”小英雄、采二队秦玉兴等50名岗位小英雄和机电一队孙秉峰等5名权威首席员工。这些在安全生产上有过人之处的个人、小英雄创造的价值,破解了上百项制约安全生产的难题,排除了上千处影响安全生产的故障点,他们均被选树为不同类别的品牌员工。
品牌员工凸显蝴蝶效应。据统计,该矿4000余名在职职工牢固树立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理念。地面单位职工上岗做到了远离危险、上岗标准化;井下区队职工做到了远离违章、远离隐患、远离工伤,操作精准化。截至目前,全矿已产生“三无”个人2.77万余人次。(刘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