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任楼矿不断建立健全创新工作体系,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分层次评定创新成果,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水平,走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了企业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
作为集团公司主力矿井,任楼矿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增强员工创新意识。在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该矿以员工、单位、课题攻关项目组、技术学习活动室等为企业创新载体加以培育和建设,不断丰富创新活动形式和方法。
搭建创新体系平台,多层次创新。对于企业来说,能否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到创新工作中,是创新工作成败的关键,该矿建立了大到课题研究、CIA持续改进,小到“五小科技”、合理化建议的创新通道,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员工的智慧,收集创新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创新的热情。对于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和发展的重大项目,通过成立课题攻关项目组的方式来实施创新,跨部门、跨专业多人联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对一些较大但不足以立项的问题,利用持续改进(CIA)工作,立足于专业,集中资源优势,不断改进。
通过开展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为内容的“五小”活动引导员工从“小”事做起,立足本职岗位,解决生产岗位上存在的问题。对项目较小,容易落实解决的问题,大力推行A、B、C三类合理化建议,促使员工在生产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动脑筋,提合理化建议。同时鼓励广大员工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建立创新项目评价体系,选出优秀项目。“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工作”。该矿遵循“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按劳付酬生产率提高的;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塑、构建和谐矿区”的“四个有利于”原则,建立完整的创新评价体系。为客观、公正、有序地开展创新项目评价工作,该矿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评价小组,优化课题立项和创新成果的评价流程。
健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把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再好的创新成果如果得不到落实,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不能产生任何效益。为了实现创新成果高转化率,该矿坚持“在研究中落实,在落实中转化”的理念,建立项目跟踪制度,强化项目转化。组织人员及时跟踪项目进度,督促项目落实,推广创新成果,对转化成果不力的进行处罚,使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应用率大幅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健全考核奖励机制,点燃创新激情。该矿坚持以激励促进创新,带动全矿员工参与全新热情,激发员工创新潜力。设立了创新体系建设奖励基金80万元,合理化建议最高奖励120元,特别贡献的奖励不低于400元;“五小”最高奖励1200元;CIA最高奖励5000元;优秀论文奖励最高2000元;课题项目根据产生的效益大小进行奖励。每年评选出“创新优秀团队”和“创新之星”,分别一次性奖励4000元、2000元,进一步激发全矿员工的创新热情和智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创新体系建设的强势推进,使该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年以来,该矿共计征集到课题项目61项、CIA持续改进成果70项、“五小科技”成果16项、合理化建议2970条、科技论文18篇,并对评审后的成果进行重奖,在全矿形成了不断创新、良性发展的氛围。
如今,该矿的创新体系建设,大到课题研究、中到CIA持续改进、小到班组合理化建议,已形成横向覆盖全矿、纵向贯穿班组和现场一系列闭合的管理制度、流程。通过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单产单进,克服工作面短小,频繁搬家的困难,多出煤、出好煤,仅上半年比同期增产20.68万吨,同比增收2.4亿元,增长率达26%,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谢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