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1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华”烟标之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茂青

  

  我藏有一枚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华牌”烟标,这枚烟标决定了我一生的兴趣爱好,也铺就了我与众不同的幸运之路。

  我的母亲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批进入国营单位工作的人员,从事卷烟经营长达30载,加之烟民身份,所以在我家总能看到一些新新旧旧的烟标。在我念中学的时候,无意间翻到几枚“中华”、“大前门”、“黄山”等老烟标,我被它们的精美图案和巧妙设计所吸引,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最喜欢的一个就是由国营上海烟草工业公司出品的“中华牌香烟”烟标:这枚“中华牌”烟标底色为深红,正版主图是金色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右上方飘着三朵祥云,两旁矗立着两个白色大华表,由金水桥相连结,正上方呈弧形印着“中华牌香烟”五个金字,下方为“国营上海烟草工业公司出品”字样;副版是一个有底座的汉白玉大华表,中间印有金色月牙形“中华牌香烟”五字,整体设计恢宏大气,主题鲜明。红与黄自古以来都代表庄重、高贵、吉祥,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在我们那个年代,文化载体十分贫乏,可供把玩之物极少,作为青少年,对北京向往和热衷更是不言而喻的,我一见钟情,对“中华”烟标爱不释手,它不仅带给了我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更带给了我无尽的欢乐,于是我的烟标收藏之路便从这里起步……

  “中华”等几枚烟标的呈现,我对烟草事业有了一种莫名的追求,走向工作岗位,就与烟草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70年代末到糖业烟酒公司,曾当过烟酒柜组的营业员,也担任过卷烟仓库保管员,接触到无数卷烟品牌,心中最爱“中华牌香烟”。80年代初,烟草上划,各级纷纷成立烟草工业公司,我当时并未分配到烟草公司,但收藏烟标的兴趣有增无减,并十分羡慕烟草人收藏烟标的便利。为了多收集烟标,我经常有事无事便往烟草公司跑,久而久之,不仅延续了爱好,也密切了情感,1988年再次走进烟草行业,成为一名烟草人。由钟爱到收藏甚至痴迷,倘若不是那枚让我为之兴奋的“中华”烟标,也就没有我今天的烟标收藏之路,或许也就无缘再跨进烟草行业,所以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烟草,回报社会,“中华”爱我,我更爱“中华”。

  曾记得那个年代,香烟还十分紧俏,凭票供应,“中华”烟被誉为“国烟”,亲眼目睹“中华”香烟为特供品,市场是没有供应的,仅是橱窗上的陈列品,只能凭侨汇券供应,7张侨汇券供应一条“中华”烟,多数人只是望洋兴叹;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高档烟才敞开供应,只要有钱便能买到“中华”香烟,那时吸“中华”烟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现如今国泰民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上现在的“中华”烟整个烟标以大红色为底色,凸显喜庆吉祥,成了人们操办喜事和招待贵宾用烟,图的是吉祥如意,日子红火。“中华”烟诞生六十年以来由于品牌和质量的过硬,一直是人们的追捧对象,始终为紧俏品,经久不衰。2004年,黄山市进行了一次消费者最喜爱的十大卷烟品牌评选,“中华”香烟榜上有名,其中就包含我那忠诚的一票,以及在我的影响下众多亲朋好友的一票。

  由“中华”烟标引起的兴致,改变了我的人生情趣,从烟标收藏发展到对烟草文化的兴趣。我不仅注重对烟标的收藏,平时还关注对烟草文化资料和实物的收集,利用所掌握的素材,在地方报刊和各级烟草刊物发表了数十篇有关烟草文化的文章,很荣幸成为《黄山市烟草志》的主编,还被中国烟草博物馆聘为特约撰稿人。我深深地爱上了烟草事业,致力于发掘烟草文化,并以此为人生一大乐事。

  1951年,是“中华”卷烟品牌诞生之年,也是我母亲参加革命工作之年,我特撰此文,在“中华”卷烟品牌创牌60周年之际,纪念母亲老人家参加革命工作甲子之年,感恩“中华”卷烟文化在我人生道路上的深远影响和美好回忆,真诚祝愿“中华”卷烟这个全国大品牌继往开来,为国家再创辉煌,引领中国烟草,红红火火,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