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峡
北京时间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的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里的福建(永定)土楼,这一世界上神话般的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建筑奇葩,不只凝聚了客家人的智慧结晶,更蕴藏着“烟魁”等脍炙人口的传说,其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留下了无比珍贵的遗产。
永定是纯客家县,土楼又是永定客家人的杰作。坚韧不拔、开拓创新、厚重淳朴,重教崇文的客家文化是福建(永定)土楼的灵魂,因此福建(永定)土楼习惯上被称之为永定客家土楼。永定客家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永定客家人依靠土楼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不仅孕育了土楼文明,还发展了生产力,而大规模种植烟草,奠定了“烟魁”文化繁荣的基础。
永定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代早、中期,成熟于明末、清代、民国时期。永定也是我国最早种植烟草的地区之一,有着400多年的种烟历史。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19年),烟草种植技术从吕宋(今菲律宾)传入我国漳州,随即传入永定。永定客家土楼进入全盛阶段,是在清初以后,尤其是在永定烟草业进入鼎盛时期之后,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好烟是地里种出来的”,位于北纬24°烤烟黄金种植带的永定有着十分适宜烟草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加上客家先民的辛勤耕耘,掌握了当时先进的烟草栽培、制作技术,使“永定晒烟独著于天下,本省及各省虽有晒烟,制成烟丝,色味皆不能及”。至公元16世纪以后,永定生产的条丝烟成为朝廷贡品,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赐名为“烟魁”,享誉天下,并在南洋劝业会和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
清代至民国初期,永定烟草业进入鼎盛时期。据记载,永定客家土楼人开设的经销永定条丝烟的烟庄商行林立,遍及江南各大城市,远达昆明、长沙、北京等城市,颐和烟庄便是其中代表之一。永定条丝烟每年还出口5-6万箱(合今200万公斤左右,约值200余万光洋),远销东南亚各国。
一业兴百业旺,烟草业的兴旺发达,迅猛发展,带来了商业、手工业、交通等多种行业的繁荣。永定条丝烟远销国内外,给客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为永定客家人大规模建造土楼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创造了客家人独有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由于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根深蒂固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和出自防卫的目的,他们聚族而居,有些名门望族还吸纳了本国外地的先进文化和西洋文化,形成了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结构奇巧、内涵丰富的永定客家土楼。以振成楼、衍香楼、奎聚楼等为代表的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一批土楼便是永定客家土楼在全盛阶段的杰出代表。没有永定烟草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以大型生土夯筑而成的造就了建筑艺术传奇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永定客家土楼的发展历史也充分见证了永定、福建乃至中国烟草的发展历史。
永定深厚的“烟魁”文化,不仅产生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永定客家土楼,还为中国烟草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一批烟草行业的人才,就是从永定客家土楼走出来的客家人,而全国性的名优卷烟品牌——七匹狼,就是“烟魁”文化的代表。永定烟叶颜色特佳、光彩鲜明,是高级卷烟的理想原料,1957年被国家评为清香型烟叶的代表。永定也是七匹狼卷烟品牌的故乡,是打造了七匹狼卷烟优良品质的清香型烟叶的原料基地之一。继承了闽烟历史深厚“烟魁”文化,缔造了闽烟历史新传奇的福建中烟工业公司旗下卷烟品牌“七匹狼”,创牌于1995年。福建中烟工业公司依靠永定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和出色的烟叶品质,在国家局近几年波澜壮阔的行业改革中,开拓创新,实施以品牌整合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战略,坚持走做强做大“七匹狼”卷烟品牌之路上,取得了累累的硕果。2008年,“七匹狼”卷烟销量将突破百万箱大关,销售额将突破百亿元,福建卷烟工业将赢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如今散落在永定县境内现存的格式各样的客家土楼有2.3万座,这些土楼或单体拔地而起,岿然矗立,或聚集成群,蔚为壮观;有的依山临溪,错落有致,有的平地突兀,气宇轩昂。每当永定万亩烟田成熟采摘时,勤劳的客家人点缀其间,和蓝天、碧水、土楼、绿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2008年7月10日,央视三套“激情广场”栏目来到永定客家土楼,永定客家人高挂红灯笼,舞动中国龙,敲响喜庆鼓,唱起客家歌,尽情释放永定客家土楼“申遗”成功后的激情与喜悦。为广泛宣传和保护全人类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弘扬客家精神,福建中烟工业公司倾情赞助永定客家土楼文化节活动,庆祝永定客家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传承历史、勇往直前”,永定客家土楼和“烟魁”文化的代表——“七匹狼”,将不断演绎出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