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0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马班长的三三得“久”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国伟 壮壮 李建丰

  

  19年来,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通顺公司运输区班长马玉军带领职工,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杜绝了轻伤及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创出安全事故最少、班组安全最好的纪录。班组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班组、模范班组。

  当笔者询问其长胜不衰的管理秘诀时,马玉军伸出三个手指头比划了三次,见笔者不明白,这个连年被公司评为生产先进工作者、十佳班组长等荣誉称号的班长爽朗地笑着解释道:“3×3不等于9(久)嘛!”

  

  第一个三:安全基础把“三关”

  马玉军所在班组现有职工25人,在生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证安全生产?马玉军的体会是把好“三关”,即巡视关、确认关、人情关。

  每天接班后,马玉军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每个岗位、每台电机车跟前转一转,听一听设备运转的声音,了解一下上一班遗留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无论多忙多累、岗点多远,马玉军每班各个岗点至少要跑三趟,问问岗上有什么情况、提醒一下安全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监督大家不要脱岗、睡岗。针对节假日、双休日、年末岁初、农忙日、停开工后职工情绪波动、精力分散的情况,通过“收心会”、班中巡视安全确认等进行严加防范。同时,班前特别注意观察有情绪职工,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做工作,从根本上控制班组职工情绪对安全生产的不利影响。今年6月份,班里一名职工在岗上打盹,被马玉军扣了5分。这名职工嘴上不说,心里却结了疙瘩,见谁都爱搭不理的。马玉军看在眼里,主动找这名职工唠嗑,谈“三违”的危害、谈事故造成后果给家人和企业带来的损失,一连几天的谈心交流,这名职工终于服气了:“马班长说得在理。”

  

  第二个三:业务技能抓“三学”

  只有班组职工的业务技能提高了,安全生产才有保障。马玉军深谙其中的道理,他采取领学、互学、促学等多种措施,不断提升班组职工的业务技能。

  马玉军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逐渐成为了一名一专多能的班长。他每天在班前、班后抽出15分钟的时间和大家共同学习规程、措施,在全班成立了两个互帮互助安全学习小组,以口头问答、书面答题等形式,在寓教于乐中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在班组中专门设立“技术比武”擂台,每月举行一次小型比武活动,对优胜者在收入分配时每天嘉奖2分,连续优胜者每天嘉奖5分,使大家赶有榜样、学有动力。目前,该班组涌现出了许多革新先锋、发明能手和点子大王。班组职工创造“五小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三个三:和谐班风讲“三力”

  马玉军注重提高班组的创造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结合实际,对班组职工实施千分考核,按“433”的比例,将事故情况、“三违”情况、设备隐患情况、职工技能等内容进行量化、细化,换算成千分考核标准,日考核、月评价,考核结果不仅作为工资浮动分配依据,还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以公司大力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制定质量规范化制度和班组安全手册、班组工序验收记录等安全档案,对现场和班组内的设备、设施和物品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改变了班组脏乱差的局面,不仅创造出了人、机互保的良好环境,还使班组每个成员都由内而外激发出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班组向心力还要讲公心。为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马玉军在每天分工时实行轮岗,均衡分配工作,避免了矛盾的产生。在收入分配上,做到每天公开职工当天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考核情况,每月公开班组职工的出勤、工资二次分配和考核结果,自觉接受职工监督。

  提高班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工作实践中,马玉军在班组中实行“七必访”、“八必谈”制度。今年以来,他所在班组利用工余时间帮助家在农村的职工开展麦收活动2次,走访职工18人次。真情实意打动了职工的心,全班呈现出风气正、人心齐、素质高、干劲足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