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在他们身上咀嚼和借鉴“好东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寻找“消失”的弄潮企业家

  策划词:他们曾是中国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最醒目的人群之一,如今这些弄潮者大多数归于沉寂。我们将他们称之为“消失的企业家”。这里所定义的“消失”,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消失——除了极个别早逝者和终老者。“消失”所指的是他们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外力或是自身的致命缺陷,而过早离开主流商业舞台。在他们身上,仍有值得现实咀嚼和借鉴的东西。

  □ 林夌 成原平

  

  他们曾是中国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最醒目的人群之一,如今这些弄潮者大多数归于沉寂。人们将他们称之为“消失的企业家”,这其中既有遗憾,也有感慨。

  

  陈久霖:

  石油梦终成碎片

  

  对于那位人称航油大王的财经风云人物,公众更熟悉的名字是“陈久霖”。他曾经身兼中国航油集团副总经理和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职位;在短短6年内,他让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净资产从17.6万美元猛增至1.5亿美元、市值达到11亿美元。

  从陈久霖到陈九霖,有人说是暗喻“九死一生”,而陈久霖的解释则是“久”与“九”自己一直都通用。出身寒门,一路打拼,白手起家,这种经历让陈久霖相信人定胜天,在之前的赌博中,他也几乎每次都是赢家。这一次,似乎是坏运气。他获罪的直接原因是员工投资石油期权失利。而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苦心筹划的收购的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等项目正处关键时刻,市场经不起风吹草动。另一方面也因为他深知自己由于风头太健,在集团地位并不稳固,暴露错误无疑等于主动离场。性格中的赌性,使他的石油梦终于成为碎片。陈久霖为此承担责任,并进入新加坡监狱。

  2009年1月,陈久霖出狱。“只有你能活着,通过犯错和跌倒之后学到很多东西,然后才能取得较大的成功。” 他说,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他抱着自助者天助的心态,并不急于求成。

  

  步鑫生:

  “一小步”引来改革一大步

  

  尽管是非、褒贬、争议之声至今未绝,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是步鑫生当时迈出的一小步引来了城市企业改革的一大步。上世纪80年代,步鑫生执掌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厂长之职,他把上海作为制高点,迅速打开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他制定了许多有违当时“红头文件”的规章制度,诸如超额拿奖金,完不成任务扣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上班时间不准串岗;“泡病假”的只发生活费,衬衫产量大幅度上升,但反对、责难之声也随之而起,说步鑫生“破坏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是“资本家”、“比资本家还资本家”。

  在争议和责难声中,海盐衬衫总厂发展壮大:建起了花园工厂,引进了先进设备,年产衬衣100多万件。从小小的海盐县起步,“步鑫生旋风”刮向全国。仅从1984年2月27日至4月30日,从全国各地到海盐衬衫总厂参观的人数就超过2万多人,名不见经传的海盐小城成为全国注目的“热地”。

  

  戴国芳:

  在悖论中折戟沉沙

  

  戴国芳,江苏铁本钢铁董事长,因其钢铁项目涉嫌违规被刑事拘留,成为落马富豪之一。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将普通人推入难以挣脱的漩涡,戴国芳就是后者。2004 年3月,宏观调控的大幕突然笼罩铁本。戴国芳冲击千万吨钢铁产能的大梦破灭,自己也身陷囹圄。 2008年10月,戴国芳取保候审。铁本的债权人有近1000位,确认金额达到38.4亿,而拍卖总价尚不到10亿元。中国民营钢铁企业是一个在悖论中成长的群体:来自地方政府和地方产业政策的鼓励与来自国家层面的控制始终交织在一起,戴国芳是在这个悖论中折戟沉沙的极端例子。  

  

  蓝胜利:

  “红顶商人”的轮回路

  

  从蓝市长到蓝老板,再到蓝局长,这是一个非典型“红顶商人”的轮回路。1991年,蓝升任利川市副市长;1994年4月,当选利川市市长。当了两年半市长,蓝胜利与单位签订“停薪留职”合同,在齐岳山承包了3000亩土地,下海。从1997年初公司正式运营,到1998年底被迫上岸,前后只有两年时间。“当时花165万,现在值好几个亿。”蓝胜利闪过一丝懊悔,“不然,我就是亿万富翁了。”“说到底,还是干事业的决心不大。”蓝总结。1999年1月,蓝胜利正式回到州经贸委上班,任职副主任,结束了自己短暂的商人生涯。“昙花一现”。

  

  牟其中:

  “首富”和“首骗”只有一步之遥

  

  牟其中,南德集团前董事长。一个把口号喊遍中国的富豪,一个曾同时肩负中国“首富”和“首骗”两个名号的备受争议的人物。这个人,坐过三次牢,300元钱起家,办了三件大事: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后因南德集团信用证诈骗案入狱,被判有期徒刑18年。

  他提出改造国有企业;甚至还想炸开喜马拉雅山,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进我国西部地区……无人不知他是中国首富,并先后被挂上许多桂冠。牟其中的商业意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超前而又孤独,他的每一次行为,总是走在当时的环境和制度的前面,这就是先行者的悲哀和需要付出的代价。牟其中超前的思维与实践的断裂,不仅仅是南德的悲哀,也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深刻警示。

  

  吴炳新:

  保健品“教父”的前世今生

  

  在保健品行业,吴炳新是名副其实的“教父级”人物。 13年前,吴炳新带领的三株集团如日中天,保健品年销售额80亿元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随之,在1998年,因为那次著名的“常德事件”,湖南常德市中院就“八瓶三株喝死一位老汉”事件,作出三株败诉的一审判决。随之卫生部下发红头文件,要求三株停产整顿。三株的月销额从最高时的7亿元急速下滑至 1000余万元,16万人的营销队伍当年就裁掉了15万人。2000年4月,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播出了关于学习三株党建工作事迹的新闻。这条高规格的新闻足以给当事人 “平反昭雪”的抚慰。

  历经磨难,吴炳新雄心不减,他说,未来3到5年,三株医药集团有一个“双万店”计划,也就是在2013-2015年时,三株医药集团的两种店铺将扩大到各一万家的规模。“这个规模也不难达到,多年来,三株集团对于中国人的最大贡献就是让大家看到了什么是市场经济。未来我们会让大家看到一个三株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