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4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沟通无距离 共奏和谐曲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许厂煤矿开展全员大沟通侧记

  从小事入手,从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做起,开展全员大沟通,职工心气顺了,干劲足了。去年以来,山东淄矿集团许厂煤矿把开展全员大沟通作为和谐矿区建设的有效形式,搭建平台,解决矛盾,维护了职工利益,推动了各项工作发展,奏响了一曲和谐新乐章。

  

  干部下访解难题

  

  5月16日凌晨1点,许厂煤矿综采一队支架工张建刚开完班后会径直向职工食堂走去。就着热气腾腾的土豆炖牛肉,喝一口热辣辣的“店小二”酒,顿感疲劳消失了大半。“过去下晚班、中班到食堂吃饭,全是大锅菜‘开会’。自从在沟通会上提意见后,矿上很快就给解决了。”张建刚说。

  张建刚所说的沟通会,是该矿每月一次召开的全员沟通交流会。在4月的沟通会上,张建刚提出了晚中班上井后吃不到“小炒”的问题,矿长侯宇刚当场给予答复,问题次日就得到了解决。

  进入2011年,该矿建立了领导班子与职工面对面交流、领导班子到区队探访和调度室接访、职工思想状况月度分析上报、网上留言和职工信箱信息回复、党支部与职工谈心交流日5项沟通交流制度,全面开展全员大沟通。召开全员沟通会,是领导班子与职工面对面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沟通会前,该矿都要组织相关人员到区队进行调查了解,确立职工关注的议题。召开沟通会时,每个党支部组织3~5名职工参加,矿长和党委书记面对面与职工沟通,在平等交流中解疑释惑,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为掌握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去年2月份开始,该矿规定,每位矿领导在值班期间每天两次到基层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解答职工提出的各种问题。截至目前,该矿领导班子共到区队探访800余次,与职工谈心近3000人次。

  

  让“虚拟世界”

  解决“现实问题”

  

  “在井下吃工作餐,渴了只能喝几口凉水,冬天也如此,时间一长,部分职工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胃病。矿上是否可以想办法让职工在井下喝上热水。留言人——采煤工”。去年5月,该矿局域网留言簿上的这条留言引起了矿领导的注意。经多方调研,该矿投资近70万元,于去年6月在井下各采区安装了11台矿用隔爆饮水机。该设备由地面储水罐直接供水到各直饮机内,经过二次净化后达到直饮水标准,还可以自动加热保温。职工只需轻轻一按,就有直饮水流出。

  这位署名“采煤工”的网友就是综掘二队支护工王德木。这段时间,王德木的工友们发现,每次吃班中餐前,患老胃病的王德木不再吃“胃舒平”了,干活的劲头也格外足了。

  “沟通是形式,解决问题是目的。职工提出的合理诉求,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样沟通才能有生命力。”侯宇刚对沟通有自己的理解。

  为形成多渠道、多途径沟通的局面,该矿在局域网设立了留言专栏,让职工通过网络平台反映诉求;对职工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在职工食堂、区队楼前及矿内网上予以公示,便于职工掌握和监督;将矿领导班子成员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在矿网站上公布,职工可通过短信或电邮与矿领导进行实时交流。自去年以来,通过网络信息交流,该矿先后为职工办理实事70余件。

  

  “战斗堡垒”更温馨

  

  “干同样的活,都是24个班,为什么4月份我的工资比同组的刘建华少200元钱?”5月10日,是综掘一队确定的党支部书记谈心日,职工刘爱民问党支部书记于学森。“4月11日夜班,刘爱民迎头左帮两根锚杆打设角度不符合施工标准,经验收员检验后需补打,扣除材料费48元,扣当班工分4分。4月15日夜班班前会,刘爱民‘岗位描述’有5项内容描述不全面……”于学森一边翻着值班记录,一边向刘爱民讲述扣分的原因。“平时质量意识差,‘岗位描述’应付凑合,吃亏的还不是你自己?”于学森一边回答一边鼓励:“下一步能不能加把劲,把丢掉的钱挣回来?”刘爱民没了脾气,用力地点点头。

  为探索将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大沟通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今年以来,该矿在21个党支部建立了与职工谈心交流日制度。每月3次由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对情绪不稳定的职工、安全薄弱人物,精力不集中、有思想疙瘩等人员进行单独交流,了解职工的想法,并及时做好疏导,提供帮助。“通过与职工交流,密切了干群关系。过去干工作安排了还得天天过问,现在只要安排了,职工都积极主动地去干,不用过问就能听到回音。”谈到开展党支部谈心日活动以来的变化,于学森深有体会。4月份,该队在现场过断层,地质条件差的情况下,完成掘进进尺176米,超额完成任务17%。

  (乐民 崔龙)